煤制油與食用油混裝,瘋狂的罐車背後健康隱患有多大?
近期,“罐車卸完煤制油直接裝運食用油”這一爆炸性新聞引發廣泛關注,多條相關話題登上熱搜。據媒體報道,國內許多食品類液體和化工液體運輸的罐車混用而且不清洗,已經成爲行業慣例。
事情被曝光後,網友們炸鍋了,呼籲國家對涉事方進行追責,召回有問題的食品,嚴查嚴處。
社交平臺中的網友評論
在震驚、失望之餘,我們有必要從健康的角度出發,深入瞭解這一事件背後的健康隱患。
1、煤制油與食用油有本質區別
報道中提到的煤制油,就是一種由煤炭加工而來的化工液體如汽油、柴油、液蠟、白油等,主要成分就是碳氫化合物,其中含有不飽和烴、芳香族烴、硫化物等化學物質,是用在工業領域的化工產品。
中國的資源特點主要是“多煤、缺油、少氣”,煤制油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緩解石油資源的緊張狀況。它在生產過程可能導致有毒物質的生成或殘留,這些物質對人體健康有害,不可食用。
食用油是給人吃的。人們不管是外出下館子還是自己在家烹飪,都離不開食用油,它爲食物賦予了口感、風味和營養。
食用油的主要來源包括植物油和動物油。植物油包括菜籽油、大豆油、花生油等,富含人體所需的不飽和脂肪酸、維生素E等營養成分。動物油如豬油、牛油等,雖然營養價值相對較低,但在烹飪過程中也有其獨特的作用。
顯而易見,煤制油和食用油在性質、用途和安全性等方面有着十分明顯的區別。食用油的安全性直接關係到人體健康,人們在家中不會用盛過汽油的容器來盛食用油,這是基本常識。
2、煤制油與食用油混裝對人體有何危害?
然而,正如報道中揭露的,國內許多普貨罐車運輸的液體並不固定,既承接糖漿、大豆油等可食用液體,也運送煤制油等化工類液體。
卸完煤制油不清洗就裝食用油,危害有多大?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副教授朱毅在接受新京報採訪時表示,煤制油主要就是碳氫化合物,其中含有的不飽和烴、芳香族烴、硫化物等成分對人體有健康風險,長期食用可能導致中毒。吃得越多則毒性越大,苯或氨基苯成分較多時,還可能影響造血功能。
此外,針對此問題,朱毅在其個人賬號中進一步發表了自己的看法。她表示,運完工業廢水、塑化劑、廢機油、減水劑、有機化合物後,一樣可能接着運食用油,危險的關鍵在於危險物的不確定性。健康損害可能來源於二價鎘、無機砷、六價鉻、無機汞、鉛等重金屬,也可能源於苯、甲苯、二甲苯、甲醛、多環芳烴、鄰苯二甲酸酯類塑化劑等等,這些污染物在人體內長期緩慢積累後,會干擾正常生理功能,對消化系統、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心血管系統、免疫系統、生殖系統都能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傷,臨牀症狀多種多樣,可以隱匿不被察覺,也可能致癌、致畸、致突變。
1994年,美國就出現過一起類似事件:一些卡車運輸公司用同一輛卡車運送垃圾、化學品和食物,導致美國爆發了一場影響20多萬人的沙門氏菌感染疫情,後來調查發現運輸冰淇淋的罐裝車在之前還運過未經巴氏消毒的生雞蛋液,並且在兩次裝載之間沒有經過正確的清洗。
也就是說,如果是高毒性的化工原料跟食用油或者其他食品原料混裝,很可能會導致嚴重的大規模中毒事件。
3、食用油的安全性評價,是否存在漏洞?
食用油從生產到流通,每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有可能導致食品安全隱患。
對於這次油罐車事件,可能很多人會問,難道企業、市場監管局都不檢測的麼?食用油中混入煤制油,難道測不出來麼?
這就要說到我國食用油安全性評價的問題了。根據食品安全國家標準GB-2716《植物油》的規定,植物油的檢測指標主要包括了各種理化指標,如色澤和外觀、酸值、過氧化值等,也包括了污染物和真菌毒素,如總砷含量、鉛含量、黃麴黴毒素B1含量等,卻並沒有對煤制油等相關成分有規定。此外,根據GB-2762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的規定,也沒有對煤制油相關成分及其含量進行限定。這就導致了,即便食用油裡混入了煤制油,也不會有人對其做專門的檢測。
煤制油作爲一種本身就不應該、也幾乎不可能出現在食用油中的成分,一般確實無需檢測。本次事件的漏洞主要出現在散裝油的運輸規範上。目前我國沒有強制性的散裝油運輸國標,因此對生產廠家的約束力十分有限。此外,廠家在追求經濟效益的同時,不遵守操作規範,不嚴格檢查罐體清潔度,也爲“油罐車亂象”埋下了伏筆。
未來,除了要儘快出臺散裝油運輸標準,例如需要規定食用油專罐專用、明確各職能部門在運輸方面的質量管控職責外,對於食用油的檢測指標,是否需要增加煤制油檢測亦需討論。通過各種措施,確保食用油在運輸過程中符合嚴格的質量要求,爲百姓提供安全、放心的食用油。
參考資料:
[1] https://www.nea.gov.cn/2014-06/16/c_133410944.htm
[2] https://weibo.com/1589363474/OmIUmyLG1
[3]《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植物油》(GB 2716-2018)
[4]《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2762-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