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傳得那麼神,但也足夠動人

今年6月,《驀然回首》在日本和上海電影節上映,票房、口碑均表現不俗,引進上映的呼聲此起彼伏。

10月26日,它終於在大陸上映,58分鐘的時長不夠上映標準,就將導演和主要聲優演員的採訪一起放送。

大陸上映之前,本花沒有找資源看,只是暗暗懷疑,對《驀然回首》的褒獎會不會名不副實?

又暗自期待着,因爲本花喜歡藤本樹的短篇漫畫遠勝《電鋸人》《炎拳》等自由之作。

《驀然回首》《再見繪梨》,都有股將人生之偶然與無常溫柔地包裹起來的詩意。

電影是否能如同漫畫一樣,給人河水般靜謐流淌的思緒與情感?

從影院走出來後,說它是人生不可錯過的動畫電影,略顯誇張。

但它依然高度完成了漫畫的使命,任一角度,只要你心有波瀾,那麼便會被觸動。

01

真摯、溫柔,獻給漫畫家的情書

《驀然回首》是一封獻給漫畫家的情書,事實上,任何參與過創作的人,都能無差別收到這封情書。

哪怕沒有創作過,驀然回首你現在爲止的人生,最興奮的時刻是什麼?最悲傷的時刻是什麼?最羞憤的時刻,最嫉妒的時刻,最努力的時刻又是什麼?

酸澀青春,曾佈滿敏感脆弱的自尊心嗎,曾爲找到一路同行的人手舞足蹈嗎。

這部內核在友誼、成長、夢想、自我、創作、命運之間打轉轉的作品,作爲短篇漫畫,藤本樹用極爲輕巧的分鏡和飽滿的情緒塞滿讀者腫脹的心。

作爲動畫電影來說,有些無法投入的觀衆或許會覺得故事羸弱,畫面平淡。想象不出爲何這麼簡單的劇情能讓這麼多人流淚。

本質上,《驀然回首》更傾向於粉絲向作品,而非大衆電影。

漫畫讀者、漫畫家、插畫師,乃至文字、音樂、視頻、電影創作者,都可以成爲《驀然回首》的受衆,且產生深刻共鳴。

一爲夢想,二爲創作的陣痛,三爲志同道合,四爲偶然,五爲想象。

如果你並非創作者,只要你也曾在青春期爲了某一目標揮灑汗水,你也曾有過並肩前行的好友,或者你也體會過人生之無常,命運之捉弄、渺茫,那你也十分有可能代入動畫的情感。

而只要你能代入,你就能進入漫畫家藤本樹與導演押山清高共同鋪設的廟宇,並且彷彿自己也跟着從頭到尾建築過,你懂那富麗堂皇的背後是怎樣的一磚一瓦。

建築的過程,並沒有驚心動魄,有刻意的漫不經心,有假裝的雲淡風輕。

偶爾,你看到別人家的地板怎麼那麼結實,別人家的牆壁怎麼如此絢麗,你的憤怒陡然爆發,頭一次品嚐嫉妒的滋味,然後發誓要搬更多的磚,超越他們!

可是好像只有日復一日的煎熬,似乎永遠也趕不完的工,老天,這大樓到底有蓋完的一天嗎?

枯燥、乏味、無聊、痛苦、機械度日,佔據了你的全部身心。

但也有那麼一兩個激盪的時刻,遇到一個志同道合的好友,第一次得到厲害的人的肯定。

心臟 躍出 胸口的喜悅, 喜悅到想要與天地共舞,喜悅到一切負面情緒剎那消失,喜悅到如同泄憤地狂奔。

爾後你和好友攜手共進,準備蓋同一座大樓,於是那些只感到消耗,沒法享受生活的日子就變得輕飄飄了。

此後,還有乍然失去的悲傷,比黑洞更深邃,還有想象復仇的快意,比太陽更熱辣。

《驀然回首》的情感,幾乎調動了人類的七情六慾,但卻剛柔有致、疏密得宜,最終是真摯的、溫柔的。

大多數時候,細密的情緒像雪落無聲,這就更讓那些爆發性的時刻洶涌激昂。

02

女主太自戀被嘲?別執着完美

《驀然回首》是一部攜帶私人印記的作品,它一定程度上帶有藤本樹的自傳性質。

因而它的真摯很有效,這種有效體現在,觀衆能從正面感受到情緒,也能從負面感受到情緒。

讚歌之外,也有批判和駁斥,這是因爲哪怕有人覺得故事十分抽象,但人物依然真實。

其中比較明顯的表現是,有不少觀衆批評女主藤野步的自戀性格(劇透警告)。

小學四年級的藤野步,因爲在校報上連載漫畫而受到歡迎,溢美之詞從老師、同學、親戚嘴中不斷流出。

可是她永遠都有股“討打”的氣質,明明伏案良久,對同學就要三分譏笑三分涼薄四分漫不經心地透露自己隨隨便便畫了五分鐘而已。

老師希望她能在校報的漫畫欄目讓出一欄給京本,藤野依然是以上姿勢同意並開了一波嘲諷:“漫畫可不是新手能應付的來的,連學校都不敢來的軟蛋能行嗎?”

結果校報登出京本作品,作畫級別堪稱專業。藤野的表情可謂天崩地裂。

“我決不能允許小學四年級有人畫得比我還好!”

於是就有了漫畫中的名場面,窗外四季變幻,旁邊親朋歡欣,只有藤野永遠伏在桌前畫畫。

六年級時,藤野發現自己還是比不過京本,終於放棄了近乎自殘式的練習,迴歸生活,不再連載漫畫。

小學畢業,藤野與京本來了一次出乎意料,充滿浪漫情節的相遇,沒有嚴謹的邏輯,只有漫畫式的巧合。

左京本,右藤野

而京本充分展現家裡蹲的特質,她支支吾吾,滿臉通紅地向藤野示好,要求藤野在後背簽名,詢問藤野爲何不再畫漫畫了。

藤野繼續充分發揮“裝”之技能,揚言自己準備畫連載了,自然沒時間再過家家。

就是這一點愛裝、嫉妒,以及下意識享用他人的崇拜,讓藤野步這個角色充滿爭議。

因爲自大、嫉妒,讓部分觀衆無法代入故事和情感,兩個女孩之間的羈絆並不動人,相反缺點可以被感官放大。

可是大家 或許忘了,嫉妒是創作者之間最常見的情緒,狂妄是創作者大都經歷過的階段。

哪怕本花作爲一個小小的編輯,初期也體會過這兩種滋味。嫉妒別人寫得太好,狂妄於自己寫得不錯(哈哈,事實並沒有)。

讀者有點愚蠢吧?今天寫的這作品真不怎麼地,浪費我口水。

高高在上、不屑一顧、內心陰暗、背地較勁兒,這些都是認真創作的人太有可能品嚐的感覺。

藤本樹或許未想表達這層內涵,但他確實可以向觀衆反應出創作者較常見的心態。

在京本想要脫離藤野,獨自念美術學院的時候,藤野貶低她、打壓她,真的是PUA嗎?

不是,因爲藤野絕非主觀故意想要控制京本,只是性格使然,在面對親密關係的分散時無法坦誠,只會扭曲本意企圖挽回。

在藤野最嫉妒京本的時候,她做的也不過是偷偷努力想要驚豔所有人但失敗。

比起看似張牙舞爪的藤野,看似唯唯諾諾的京本的確更坦誠、更直接表達感受,甚至,京本的自我也遠比藤野堅定。

所以京本會一直朝着目標前進,而藤野則搖曳不安。

但是觀衆討厭或接受,並不能影響兩個人物的核心敘事——志同道合的友誼與朝夕相處的友誼。

她們在一起、分開,都不是性格決定的,而是目標。曾經一拍即合,是因爲方向一致。

後來無奈分離,是因爲道路已然分岔,藤野依舊畫漫畫,京本卻喜歡上了更純粹的藝術形式——美術。

她們曾經擁有過同一個夢想,但逐夢的路上,夢想如同泡泡一般分裂了,這是很正常的事,但只是對京本來說很正常,對京本來說,藤野是日夜相伴的好友,更是志同道合的友誼。

對藤野來說,京本比起志同道合的好友,更傾向於由時間和事件構築的友誼,她們過往的經歷,她們奔跑過的路,一起畫過畫的房間,一起出過的連載,京本露出的喜愛自己作品的笑容。

被嫉妒過的人喜歡和崇拜,自己的存在重新有了價值,這是藤野重新畫漫畫的原因。

但京本讓藤野繼續閃閃發光,京本和藤野一起閃閃發光的日子,比起目標本身更留於藤野的內心,藤野曾經的目標都是京本給的啊,這是藤野接受不了分離的原因。

京本離開後,藤野出漫畫依然沿用“藤野京”這個組合名字,她放不下的不是一個助手,不是一個跟屁蟲,不是一個能被自己壓榨的工具,不是一起許過的夢想,就是京本本人。

自戀和愛着自己的好友並不衝突,她的確傷人,可遺憾無法彌補的悲痛,也永遠反噬着藤野自己。

就像結局那個疑問,既然藤野不喜歡畫漫畫,那爲什麼要畫呢?

沒有聲音回答,閃回的是兩個少女曾經一起作畫的笑容。到這裡,情感的分量開始比肩創作的分量。

藤野最後的背影承載的不再只有創作的痛苦,還有“失孤”的痛苦。

藤野步真是藤本樹的自戀敘事嗎?

或許是,或許不是,但自戀對這個故事其實並不重要,它只是一個屬於人類的特質。

我們不能要求人類完美,更不能要求角色完美,我們不能將自己理想中的道德品質投射到他人身上。

只要稍不符合就覺得她是壞人,它是爛片。然而環境如此,履步爲艱。

03

創作者對創作者的最高敬意

關於《驀然回首》動畫,其實還有很多可說的。

導演 押山清高曾參與過《電腦線圈》《新世紀福音戰士劇場版:破》《起風了》等名作製作。

具備一定資歷與實力。

這一次《驀然回首》的動畫工作,爲了保證畫風還原且一致,他以一己之力承擔了編劇、分鏡、人設,以及超過一半的原畫繪製。

這讓動畫有了戲劇性的互文,藤野在屏幕內畫得昏天黑地,導演在屏幕外畫得昏天黑地。

單就作畫的還原度、畫面的精細度,以及清新電影感的色彩來說,動畫導演獻上了創作者對創作者的最高敬意。

然而,藤本樹的電影感短篇十分驚豔,轉變成電影帶給觀衆的感受卻見仁見智。

有人覺得依然驚豔,沉默勝過千言萬語,有人覺得無功無過,有人認爲部分分鏡差強人意,也有人透過電影彌合京阿尼大火的傷痛,儘管與作品本身無甚關係。

不論如何,《驀然回首》不失爲2024年的感動之一。

本花的建議是,看吧,去看吧。

看完之後,自然就有屬於你和《驀然回首》的故事了。

至於這故事是香是臭,只有打開薛定諤的箱子才知道。

-THE END-

-新書上市-

千呼萬喚,終於等到《2024你好,插畫——第二屆全國插畫扶持計劃(CIAC)優秀作品集》第二屆賽事精彩作品全收錄還有大獎得主、特邀作者、賽事評委深度專訪

乾貨滿滿,不容錯過!

點擊即可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