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學者:太空合作或有助中美建立互信

參考消息網9月4日報道 美國《外交政策》雜誌網站8月27日發表題爲《美國和中國應考慮在太空合作》的文章,作者是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新聞學研究生院教授傅好文。全文摘編如下:

隨着美國總統競選快速進入傳統的大型秋季攻勢,兩位競爭對手都已找到強調華盛頓與北京的競爭對國家未來至關重要的方法。

美國副總統卡瑪拉·哈里斯誓言,她將確保“美國而不是中國贏得21世紀的競爭”。近幾周來,前總統特朗普頻頻提到中國,發誓要對中國進口商品加稅,以保持美國的領導地位。

蘇聯解體後美國的至高無上地位在數十年內無可匹敵的日子不僅已經結束,而且很可能永遠不會重現。其次,憑藉其規模以及20世紀末以來的持續高速增長,中國現在已比曾經的蘇聯更接近於成爲真正與美國勢均力敵的對手。

誠然,美國和中國有不同的優勢。在一定程度上,由於其開放性,前者擁有巨大的軟實力。不管你是喜歡還是討厭它,美國都擁有無處不在的文化影響力。美國擁有高得多的人均財富和其他優勢,儘管有些優勢正在縮小,例如技術創新和經濟生產率以及世界領先的高等教育等。

與此同時,作爲國際貿易中的一股力量,中國已令美國黯然失色。由於對其軍隊和許多與防務相關的行業——從造船到人工智能——持續進行大規模投資,中國在軍事方面也成了一個令人生畏的競爭對手。

兩個截然不同卻日益勢均力敵的對手之間存在激烈競爭。與此同時,這兩個對手的經濟仍緊密相連。關鍵問題是,華盛頓和北京如何才能避免讓彼此間越來越多的交往演變成一系列零和博弈?

最有力的途徑之一存在於天空之上:太空。目前,兩國都在大力投資太空探索,但方式對增進它們的信任感或推進共同目標卻毫無幫助。事實上,根據法律,自2011年起,美國已排除與中國在太空領域合作的可能性。不過,現在是重新考慮這一考慮不周的限制的最佳時機。

兩國應該能夠找到合作方式,此種合作可以幫助兩國建立互信,並讓世界其他國家放心,兩國的競爭是有合理限度的。

在觀察人士看來,美國和中國似乎正在爭奪有關月球探索的炫耀權。衆所周知,美國1969年首次將宇航員送上月球,使這方面的追求在某些人看來有點虎頭蛇尾,包括國會中批准開支的人。但事實上,除了繼續存在的科學目標,如今的月球任務主要是爲了讓人類最終能前往火星。月球被用作彈弓,尤其是作爲礦物和水的來源。水可被分解爲氫和氧,用作燃料。

擴大火星探索——包括人類在那裡最終建立前哨基地——的成本和技術挑戰都比人類在月球上的所作所爲要高出若干個數量級。相應地,潛在回報也很大,其影響包括髮現生命在這個太陽系中是否獨一無二以及地球上生命的未來。

參與火星探索的科學家竭盡全力排除地球上的生命不經意間以登陸器和機器人上的微生物偷渡者這一形式污染我們的鄰居這種可能性——無論這種可能性多麼微弱。不過,考慮到探索和了解火星涉及的利害關係如此重大,我們應避免如下其他情況:有朝一日有哪個國家在我們共同的鄰居的土地上插上一面國旗。

共同追求將在美國與中國之間培養新的合作習慣和共同目標。在當前背景下,這很可能會使人類能夠回答有關火星的諸多問題的那一天加速到來。這些問題包括它是否曾擁有生命?它是如何失去大氣層的?能讓它變得長期可居嗎?

當然,太空探索的一個挑戰是,所涉及的技術往往是所謂雙重用途的,也就是說可用於軍事目的。這帶來了風險,但也提供了獲得回報的可能性。說我幼稚也好,不過,這些回報之一就是信任。在它們與對方的軍事競爭中,就像過去的超級大國競爭一樣,幾乎沒有什麼能長期保密。因此,如果謹慎處理,與火星提供的積極利害關係相比,雙重用途的風險的重要性會減弱,爲共同向前邁進提供了令人信服的理由。(編譯/裘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