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學者:臺積海外設廠 臺灣優勢仍在

來臺參與《2023國際地緣政治高峰論壇》的美國重量級學者(自左至右)芝加哥大學傑出服務教授米爾斯海默(John Mearsheimer)、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國際關係教授史蒂芬.華特(Stephen Walt),芝加哥大學政治學名譽教授查爾斯‧利普森(Charles Lipson)同時訪臺。圖/陳碧芬

《2023國際地緣政治高峰論壇》國際學者談話

臺灣的國際地位十分特殊,包括芝加哥大學米爾斯海默(John Mearsheimer)等多位重量級國際學者10日表示,臺灣在全球供應鏈角色吃重,不該輕易以個別政黨的政治目的挑釁中國大陸,一旦擦槍走火,除危及臺灣製造業的發展成果,更將改變全球化競合態樣。

美國學者認爲,臺灣普遍認爲「中共攻打臺灣,美國會保衛臺灣」,從美國的觀點,應是「美國基於防制中共擴權,在中國大陸旁邊的臺灣被武力侵犯,是會出手阻止」,出發點不是保衛臺灣。

臺灣自己若不時以政治言語挑釁對岸,特別是臺獨論述,就要有時時武裝自己的準備,這些都不是國際社會所樂見,對臺灣完全沒有益處。

東南亞影響力聯盟(SIA)11日在臺北舉辦《2023國際地緣政治高峰論壇》,包括芝加哥大學傑出服務教授米爾斯海默、政治學名譽教授查爾斯.利普森(Charles Lipson),及四位哈佛大學講座教授約瑟夫·奈伊(Joseph Nye)、格雷厄姆·艾莉森(Graham Allison)、史蒂芬·華特(Stephen Walt)及芮納·米德(Rana Mitter),還有新加坡前駐聯合國大使馬凱碩(Kishore Mahbubani)等七位國際關係重量級學者皆將與會。SIA理事長黃齊元強調,論壇是推動兩岸多元對話,避免誤解或作出錯誤的決策。

本報於會前獨家進行訪談,米爾斯海默表示,從國際角度看臺灣,一方面廠商要維持參與中國大陸的經濟發展,一方面人民又覺得和中國大陸是「各自一方」,實際言之,若臺灣在政治上訴求獨立,必定同時引來供應鏈災難;而護國神山臺積電因「去全球化」因素到美、歐、日設廠,臺灣擔心核心優勢消失,也不會真的發生。

華特指出,所謂「去全球化」的說法並不代表全球化已然消失,臺灣供應鏈有半導體強項,一如中國大陸有電動車強項,都不會輕易被取代;臺積電是基於拜登政府要求而設立美國廠,美國勞工條件和高成本很明白就輸了臺灣,該廠五年內不可能改變現階段的半導體供應鏈生態,不會對全球半導體產業生態真正發揮綜效。

米爾斯海默也指出,目前美國菁英層級多在經濟或外交上和中國大陸「脫鉤」,但美國問題在於受制各種利益集團相互制約,不同黨派相互制衡,無法形成強有力的持久戰略,近日中國華爲公司推出新款旗艦產品Mate 60 Pro智能手機,讓中國大陸重建創新科技的信心,他在2019年與華爲創辦人任正非單獨對話近一小時後,深感華爲的競爭者地位會有機會再起,因爲全世界歷年來的冷戰時期,對立國家彼此間還是存在「競和關係」。

利普森認爲,在全球化發展過程,每個經濟體仍要慎重思考國家風險和國家安全,臺灣若基於安全要脫鉤中國大陸,執政者、廠商都要預想好,「還有哪些市場可以取代、並帶來至少均等的收益?」;若是中國大陸市場對臺灣經濟是難以取代,就應兩岸保持良好且有益的溝通,尤其臺灣顯然在形勢上較居於劣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