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學者:敵若封鎖 臺灣會耗盡武器
美國交付臺灣軍購裝備進度遲緩,延交總值一度逾200億元,一旦臺海遭到封鎖,臺灣面臨武器耗盡的危險。圖爲美國軍援黎巴嫩。(路透)
華爾街日報報導,我國防部智庫國際駐點學者、美軍前軍官吉耐獅(Guermantes Lailari)示警稱,臺灣是島嶼,若敵方封鎖臺灣,而且對臺戰爭持續下去短期未解,那臺灣最終會耗盡島內武器。
報導並舉國軍近期在臺灣西部海岸實彈演習展示的全新美製悍馬裝甲車爲例,雖能發射新型反戰車飛彈,卻面臨「有發射器無彈」窘境,配套的飛彈明年才運交臺灣,另有幾批美國對臺軍售延遲交貨。
前年及去年爆發的俄烏戰爭和加薩戰爭,美國分別提供烏方與以方軍援,兩場進行中的戰爭凸顯西方國家軍工基礎有侷限性,讓人質疑若兩岸開戰,臺灣短缺武器時該當如何的生死存亡問題。
美國幾十年來雖一直提供國軍武器嚇阻與防範共軍攻臺,但在美國國防工業加足馬力供應烏、以武器時,卻面臨短缺晶片、機械及熟練工人等挑戰。華府智庫卡託研究所分析師葛梅茲指出,美國積欠的對臺軍售總額達二○五億美元(約臺幣六六二三億元)。
臺灣政府和軍方在快速儲備武器的能力上仍面臨壓力。臺灣是海島,軍隊補給難度比烏克蘭、以色列更大,大陸恐藉封鎖迫使臺灣屈服。吉耐獅說,在補充武器系統的能力上,臺灣有必要儘量自給自足。
就延遲交付對臺軍售的問題,共和黨籍美國衆議院外委會主席麥考爾五月訪臺時坦言,對臺灣而言拖延太久了。他已不斷施壓美國國防承包商與拜登政府、美國國務院及五角大廈,儘快將相關物資運交臺灣。五角大廈發言人薩波說,在滿足臺灣與其他美國夥伴的要求上,「我們主要的挑戰是國防工業基礎能力不足」。
除了加快運交,共同生產也有助臺灣今後建構自主生產武器能力。臺灣漢翔航空工業副總經理莊秀美四月說,若美國同意臺灣的航電系統公司和美國承包商合作生產,必定有利臺灣發展工業能力。
但有些美國官員提醒,臺灣的國防工業恐還沒準備好。美國在臺協會(AIT)臺北辦事處前處長孫曉雅卸任前提到,爲符合美國爲其國防工業基礎制定的標準,臺灣民間企業還要再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