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英限制中國留學生於己不利

參考消息網8月7日報道 彭博新聞社網站8月1日刊登題爲《打擊中國留學生引發對英國科技雄心的擔憂》的文章,作者是孫亞洲(音)。文章摘編如下:

23歲的中國人羅某2021年被劍橋大學電氣工程博士項目錄取時非常高興。在開始就讀前,他只需要再獲得一個英國政府機構的批准。該機構負責審查研究課題是否可用於軍事。

羅同學在採訪中告訴彭博社,他原以爲只是走走形式,因爲他在同一所大學攻讀碩士課程時已經獲得過批准。但他被拒絕了。於是,他再次申請,再次被拒絕。

英國審查機構外交、聯邦事務及發展部沒有給出任何理由。羅同學表示,他認爲自己被捲入英國一場愈演愈烈的“高等教育去風險”運動中。

這一顯而易見的打擊行動已經波及那些聲稱自己被不公正地誣陷爲潛在間諜的學生,並加劇了大學的資金危機。這種“去風險”策略也減少了國際研究合作。

中國與美國及其盟友之間的技術優勢之爭進一步滲透到了高等教育領域,美國、歐洲和澳大利亞等國也採取了類似措施。

牛津大學全球高等教育中心主任西蒙·馬金森說:“國際研究合作領域的過度安全監管不僅與個別歧視案例有關,還危害了西方科學和創新。”

2007年英國政府推出“學術技術批准計劃”時,目的是擋住可能利用在英國的研究開發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個人。因爲此前軍情五處曾警告稱,“基地”組織恐怖網絡正在招募大學生。2020年,該計劃擴大至包括所有先進軍事技術,涵蓋物理學、數學、工程學和人工智能等學科。

“學術技術批准計劃”的擴大與對華經濟摩擦不斷升級恰好同時發生,美國、英國及盟友對中國實施了一系列貿易限制。在這種背景下,根據外交、聯邦事務及發展部的統計數據,“學術技術批准計劃”的拒絕率幾乎增加了十倍。

根據對英國各校多位教授的採訪,拒絕率的急劇上升和“學術技術批准計劃”標準的不明確,引起了一些導師的警覺,他們正試圖填補研究項目的人員空缺。

利茲大學材料工程助理教授白明文(音)說:“學術技術批准計劃的每一個流程都讓人疲憊不堪。這裡沒有透明度可言。”他打算招的博士生申請過了三個月還沒有結果。

白明文說:“當你的學生被拒後,你就失去了一名研究人員,進而可能會失去那個項目和資金。這不利於人才儲備。”

拒絕中國學生加劇了英國大學面臨的資金難題。特別是自2017年以來英國國內學生每年的學費被限制在9250英鎊以內。根據羅素大學集團的分析,這相當於每名學生每年要補貼約2500英鎊。

除了人才和學費外,中國還爲研究提供資金,但這也受到日益嚴格的國際審查。中國已經向與英國研究與創新署的合作項目提供了數億英鎊的資助。這種合作已經產生了804個聯合項目和10490篇學術論文。

全球科技倡導組織的創始人拉斯·肖說,如果這種趨勢持續下去,將會對企業造成麻煩。他說:“人才的自由促進了知識的轉移。我們無法獨自做這件事。”

利物浦初創公司ZeroAI的創始人威廉·吳說,中國學生爲英國在財務、智力和學術上做出了重要的貢獻。他說:“在英國努力打造值得信賴的人工智能時,放棄頂尖人才是非常不明智的。”(編譯/塗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