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看過這部劇,你根本不知道人生的苦

作者|獨孤求饃出品|夾饃星球

1997年,還沒有開始鼓吹“生個牛牛娃”的陝西電視臺,播放過一部電視劇。

劇情的一句話簡介是:該劇講述了道北三代人、四個家庭、二十年的動盪變遷的故事。

它的名字就叫《道北人》。

據說劇播出的時候,萬人空巷,尤其是住在道北的人,感同身受,非常喜歡。有一天,兩家人正在吵架,鬧得不可開交,突然有人喊了聲:“別吵了,《道北人》開演了!”

頓時,吵罵聲停了,各回各屋看劇去。

1999年,《道北人》登陸北京衛視播出,據媒體報道,收視率可以和《還珠格格2》一爭高下。

△《大衆電影》雜誌介紹《道北人》

如今,時間過去20多年,很多人還在視頻平臺上重溫這部劇,彈幕裡不時飄過觀衆的感受:

“看着憋屈難受。”

“這命運可真會捉弄人。”

“看得我熱淚盈眶。”

“在火車站看,忍不住流淚了,丟人了。”

“哭死我了。”

還有人撰寫評論說:“《道北人》是我看過的讓我流淚最多,但還是想看的電視劇。”“如果你也想看這個電視劇,請每集都要提前準備好紙巾。”

由此可見,這部劇的強大煽情能力,不,感染力。

它的一個特點是真實,另一個特點就是悲情,災難不斷降臨到主人物身上,逼迫他們做出兩難的抉擇,磨鍊着他們的人生。

可以說,沒看過這部劇,你根本不知道人生的悲苦是什麼。

先介紹下大概劇情。

故事一開頭就是個悲劇:女中學生周芙蓉,在夜裡回家的路上,被歹徒強姦。罪犯雖然被抓,但她在學校裡遭到流言蜚語傷害。無奈之下,父母帶她轉學,來到了城郊的道北區。

此後,劇情便是以她的視角,觀察住在道北區仁義巷的張、李兩家人的生活和命運。

張家的成員是:父親張伯,在鐵路上班;母親花嬸,家庭婦女;大女兒建珍,紡織廠女工;大兒子建設;小兒子建國。

李家是兄妹倆,仁義和燕萍。張李兩家關係好,李家母親早逝,父親是右派,在外勞教,所以兄妹倆實際上由張家照顧。

△仁義父親被髮配青海勞教,兩家人在火車站送行

從1970年代開始的時代背景,“窮”是每個家庭的關鍵詞,尤其是像張、李這樣的底層家庭,生活非常困難。爲了生存,孩子們從小就得勞作,而命運卻不斷給他們施壓。

廠裡辦公室的王平看上了建珍,兩人談起戀愛。但王平的父母聽說建珍是道北人,堅決反對,王平也有了悔意。而此時建珍已懷孕,愧惱之下,臥軌自殺。

死亡來得如此突然,張家的天塌了。花嬸哭暈過去,張伯終日酗酒,排泄痛苦。

△可憐的建珍

建設、建國、仁義三兄弟,要爲姐姐報仇,在一場追逐打架中,建國傷了王平。爲了保護弟弟,建設去頂了罪,進了監獄。

所以,這部劇在重播時曾改名叫《頂罪》。

在監獄裡,建設受同獄混混的影響,學會了偷竊技術。出獄後,在找工作處處不順的情況下,他走上了小偷之路,“掙”錢補貼家用。

△建設頂罪蹲了監獄

在一次偷盜失手時,他被打得鼻青臉腫。這一幕被路過的燕萍看見,爲了減輕家庭負擔,她選擇放棄讀書,進工廠當了女工。

這個家庭的每個人都很懂事,都甘願犧牲付出,但無論如何,都擺脫不了悲劇的糾纏。

張伯在工作時,因一次意外,失去了左臂,成了殘疾。而他的徒弟,鄰居吳家的孩子振民,參軍後,在一場戰鬥中失去了雙腿。

師徒倆來到鐵道上,殘陽中的背影,格外心酸。

△張伯與徒弟振民

本來輟學的仁義,在芙蓉父母的幫助下,重新回到學校。他立志當警察,高中畢業後,趕上高考恢復,成了1979級警校的新生。

建設去車站送他,嘴上說着不願送人,但車啓動時,他又追着車跑,兄弟情深,感人至深。

6年後,孩子們長大了:仁義畢業後,回到西安市公安局當了警察。小兒子建國也考上了大學,準備考研究生。

△仁義畢業後當了警察

這個家庭看似有望了,但幾個年輕人之間的關係,卻在時代變革中,出現了另外的走向。

長期混黑道的建設,在一次偷竊事件中,綁架了省長的女兒。而仁義是這起案件的負責人,得知建設是嫌疑人後,給兄弟上了手銬。

曾經的兄弟,在正義面前,不得不成了敵人。

△仁義在抓建設前的痛苦

處於精神恍惚的仁義,在一次執勤中,開槍誤傷了便衣警察,犯了錯誤,被下派到道北派出所當片警。

兜兜轉轉,還是擺脫不了出身的地域。

建設從獄中出來後,仁義苦口婆心勸他改良從正。但此前黑道上的人陰魂不散,又來糾纏,爲了能徹底金盆洗手,建設自斷了兩根手指。

△建設爲戒偷自斷手指

燕萍因爲在廠裡表現良好,被推薦去上海進修,但花嬸被查出得了嚴重的風溼病,臥病在牀。爲了報答養育恩情,燕萍再次放棄個人前途,並冒着生命危險,爲花嬸試驗鍼灸治療。

燕萍和建設自幼相好,張家人都把燕萍當兒媳看待,兩人準備結婚。但考上研究生的建國,遇到了高官家庭的女同學。爲了借對方的力量改變家庭命運,他拋棄了燕萍。

△建國向燕萍提出分手

燕萍在心痛之下,遠走非洲工作。而建國帶着女朋友回家時,卻發現女孩正是當年建設綁架的省長的女兒——毫無疑問,吹了。

這是一個類似路遙《人生》的故事,建國是古代陳世美、現代高加林。

仁義和芙蓉也是青梅竹馬,但他做了片警後,覺得自己配不上芙蓉,對芙蓉的示愛冷漠對待。在一場銀行搶劫事件中,仁義救了芙蓉,兩人終於坦誠心扉。

但是結婚前,芙蓉去醫院檢查身體,卻發現自己因爲之前被強姦的緣故,沒有生育能力。考慮到河南人對頂門立戶的重視,她悄然離開……

△周芙蓉被查出不能生育

在火車上當售貨員的建設,再次受到混混的糾纏,讓他幫忙販毒,並拿家人安全來威脅。建設只好答應,卻發現鄰居殘疾人振民,成了吸毒者。

販毒案事發,建設再次被仁義抓進監獄。整部劇中,他爲了家人,屢次犧牲自己,讓人唏噓不已。

△建設再次被抓

燕萍從非洲回來,和建國重歸於好,兩人再次準備結婚。此時,建國挪用公款去炒股,結果股市跌了。

爲了補上這筆錢,他選擇和別的女人結婚,又把燕萍拋棄了一次……

△張建國一夜白頭,痛哭不已

總之一句話,這部劇中的人,幸福不過三秒,痛苦卻是永恆。每當生活讓他們有了盼頭時,緊接着打擊便來了。

這也是那時候國產劇的普遍風格,以悲劇爲主基調,觀衆邊看邊流淚,在和別人的痛苦相比時,自己的庸常生活也得到了撫慰。

故事發生的場景,是西安一個特殊的區域——道北。

1935年黃河決口,1942年河南大饑荒,再加上戰爭的原因,大批中原百姓離家逃亡,他們沿着隴海線西行,很多人在西安火車站鐵道北邊落腳,形成了一個“道北區”。

一根扁擔,一頭是幼小的孩子,一頭是寥寥的家當,陝西人稱之爲“河南擔”,後來變成了帶有歧視意味的“河南蛋”。

馮小剛電影《一九四二》,就是對這段歷史的直觀展示,“走下去,活下去”是電影的主題。

△沿鐵路逃荒的人,《一九四二》劇照

所以,道北區並不是一個行政區的名字,而是一塊地域的俗稱。在這裡大概居住、工作着70多萬人,大部分是河南人,河南話是通行語言,豫劇的受歡迎程度遠大於秦腔。

道北人爲了生存不得不拼兇拼惡,江湖氣息重,治安情況不是很好,打架鬥毆事件頻發,小偷小摸衆多,犯罪率高。

比如,電視劇《西安大追捕》的原型,著名的連環殺人犯魏振海,就是道北區的黑道老大。

怎麼說呢,道北之於西安,就相當於紐約的布魯克林區。

△道北地區

所以,在西安市,生活在道北的人,處在鄙視鏈的底端。大街上,要是聽到有人說道北話,內心就會緊張一下,趕緊捂捂自己的口袋。

電視劇《道北人》中有個情節,建國打出租車回家,司機聽說去道北,推辭有事不願拉。這是真實的現象。

△出租車拒載

哥哥建設,儘管內心善良,重情重義,但受環境的影響,還是被一羣不良青年帶着走上了邪路,每每出於樸素的道義,卻毀了自己的人生。

能寫出如此鮮活的故事,因爲《道北人》的編劇孫毅安,就是道北人。

△片頭字幕

小時候他住在太華路,附近有著名的大華紗廠,創建於1935年,是西安最早的現代紡織企業。

抗戰時期,沿海的資本爲躲避戰亂,投資轉向西部,而關中平原又生產棉花,於是紡織業開始興盛起來。

1940年左右,以大華紗廠、西京電廠、華峰麪粉廠等爲代表的47家重要工商企業中,“位於新市區和火車站北部區域的就有16家,佔總數的52%”。這裡接近鐵路,便於運輸。

河南移民聚居於此,也是因爲便於在廠子裡、鐵路上找工作。

△大華紡織廠

但孫毅安並不是河南人,他的父母都是陝西人,因爲在棉紡織廠工作的原因,全家就住在了道北區。時間長了,耳薰目染,孫毅安說話也有了河南口音。

他曾講過這樣一個故事:

十五歲那年,我媽讓我去五路口民生百貨大樓買玻璃杯。我和一個同學一起去,回來路上坐公交車,有人喊錢包被偷了,售票員和司機就說我倆是小偷——因爲全車就我倆說河南話。

我倆委屈,氣得哭。他們還是要搜身,我說你要是搜不出來怎樣辦?我們如果沒偷,你道歉不?他們說好,沒偷就道歉。

結果搜了我倆,啥都沒搜到,他們卻不道歉了,還說:河南人,不偷都像賊。

在電視劇《道北人》中,幼年的建國有一次坐公交,車上有人錢包丟了,他受到懷疑。爲了自證清白,他拿刀自傷指頭。顯然,這是孫毅安真實經歷的改編。

但道北區還有一個特點,是尊師重教,大人們把出人頭地的希望寄託在孩子身上,非常重視他們的學習。尤其是在高考恢復後,這種風氣更加濃厚。

△張伯教育建國一定要考大學

孫毅安小時候在道北上學,每天面對打打殺殺,但在1981,他考入中國人民大學文學系,命運由此改變。

《道北人》中,周芙蓉的父母都是老師,因女兒被強姦,在城裡備受流言蜚語困擾,選擇到道北落腳。在這裡,沒人知道他們的往事,並因爲教師身份,得到了極大的尊重。

△周老師教導少年仁義多讀書

但,考上大學,也不一定都是坦途。劇中,大學生建國爲了出人頭地,不惜違背良心,不擇手段,最終也沒能改變宿命,反而越走越歪。

底層人想階層躍遷,太難了。

《道北人》的創作班底來自西安電影製片廠。

編劇孫毅安,1985年從中國人民大學畢業。當時正是西影廠崛起的時候,廠長吳天明去學校搞放映活動時,號召有志向的學生來廠工作。

孫毅安聽進了心,畢業後就來到了西影廠,被分配到文學部做了一名編輯。

△編劇孫毅安

同一時期,一位從空軍部隊復員的軍人,名叫劉惠寧,也被分配到西影廠,在導演室任場記。

在製片廠,年輕人的拍片機會不多,孫毅安和劉惠寧合作,接外活,拍廣告片,掙了不少錢。

進入九十年代後,國產電影進入低谷期,電影製片廠也開始拍攝電視劇,養活自己。

1993年,在紀念劉志丹誕辰100週年時,他們接到了拍攝電視劇《劉志丹和謝子長》的任務。孫毅安任編劇,張漢傑和劉惠寧任導演。

張漢傑本來在省委宣傳部當幹事,後來調到西影廠,曾經跟着滕文驥拍攝《黃河謠》,並是張藝謀拍攝《菊豆》的助理導演。

這個項目給的時間很緊,需要在3個月時間內完成劇本寫作和拍攝。幾位年輕人,頂着壓力,最終完成了任務,還上了央視播出。三個人由此形成了鐵三角合作關係。

△劉惠寧導演

之後,在文學部編輯馬建安的建議下,孫毅安開始寫作《道北人》的劇本,講述河南移民羣體的故事。導演自然是老搭檔張漢傑、劉惠寧。

因爲熟悉道北的生活,孫毅安寫起來特別有感情,他說:“這部劇我寫了三十一集,每一集超過一萬六千字,全稿摞在桌上有一尺半厚。”

用現在流行的話說,《道北人》是他寫給故鄉的一首情歌。

1995年,《道北人》開拍,外景就選在道北區的紗廠街、二馬路、自強路一帶,棚戶區、院子、房屋都是真實的,不用另外搭外景。演員在鐵道邊行走,火車就從後邊駛過。

△鐵道是劇中的重要場景

這個劇的其他主創,也都是西影廠赫赫有名的藝術家。比如美術師劉邑川,代表作是獲得金雞獎的《黑炮事件》。攝影李小平,後來是張藝謀電影《我的父親母親》的攝影師。

演員方面,1991年從北京電影學院分配到廠裡的張小童,飾演小兒子張建國,幾場內心糾結戲很見功力。

後來他改名張嘉譯,又改名張嘉益,紅遍全國,是“國民大叔”的代言人。

△張小童飾演張建國

小時候的周芙蓉,由還在上高中的西安姑娘苗圃扮演,當年18歲,和劇中的角色相仿。

她出生於秦腔世家,從小就參與演出,鏡頭前並不怯場。

因爲出演《道北人》,她和影視結緣,隨後又主演了西影廠導演張子恩的電影《白馬飛飛》。1998年,她考入北京電影學院,成爲知名陝西籍女演員。

△苗圃飾演少女周芙蓉

和苗圃從小一起長大的王大治,也在《道北人》中露了一面,飾演一個搶銀行的劫匪,出場不到三分鐘就領盒飯了。

△王大治在劇中飾演一個銀行劫匪

男一號李仁義的扮演者,是當時的硬漢演員胡亞捷,他因爲電視劇《便衣警察》一舉成名。

在《道北人》中,他繼續飾演警察,得心應手。尤其他的笑,深沉與害羞兼具,很有感染力。

△胡亞捷飾演李仁義

在2024年元旦熱播的愛奇藝迷霧劇場《三大隊》中,胡亞捷飾演警察局長,60歲的他看起來,依然精神飽滿,不失年輕時的俊朗。

△《三大隊》中胡亞捷飾演局長

燕萍的飾演者李琳,是標準的中國式美人,身材也好。她因在1993年的電視劇《趟過男人河的女人》中飾演“山杏”一角成名。

後來,李琳嫁給了體操冠軍李大雙。

△李琳飾演成年燕萍

《道北人》之後,孫毅安和劉惠寧又合作了電視劇《老房子》,講述西安城牆根下一處大院人的生活和命運,由張嘉譯、郭濤、王大治等陝西本地演員主演。

女主角是四川姑娘陳小藝,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因這部劇和劉惠寧相識,後來結成夫妻。

到了1990年代末,孫毅安升任西影廠副廠長,主管文學部工作。在他的幫助下,西影廠編劇李巖希所寫的劇本《121槍殺大案》,被拍成電視劇,劉惠寧任導演。

在《道北人》中扮演警察的演員王雙寶,這次一改形象,扮演心狠手辣的匪徒董雷。

△王雙寶從警察演到殺人犯

《121槍殺大案》開播後轟動一時,至今在豆瓣網評分高達9.3分。

那是陝西影視創作的高光時刻,後來慢慢地,燈滅了。

《道北人》播出後10年,2007年,西安開始實施火車站和太華路區域改造,原來道北區的衆多巷子、房子被拆遷,變成“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的部分。

在唐代,大明宮是長安的政治文化中心,唐玄宗與楊貴妃在這裡大宴羣臣,李白在這裡揮毫作詩。

時光交錯中,優雅與低俗、高堂與鄙地、繁華與落後,互換了面貌,是時也,命也。

△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

孫毅安父母工作過的大華紡織廠,改造成了一處大型綜合文化中心“大華1935”,裡面有復古的文化街區、大華博物館、小劇場集羣等,是西安文青的好去處。

西安火車站北廣場改造工程,也於2021年建設完工,改變了過去雜亂破舊的樣子,並與大明宮遺址公園相連,成爲西安重要的地理座標。

曾經道北區中成片的棚戶區、擁擠的大雜院、刺鼻難聞的旱廁、挑水的擔子,以及逞兇鬥狠的打架聲,消失在歷史中。

場景在變,人也在變化。

新世紀初期,衆多西影廠的創作人員,紛紛轉戰北京發展。劉惠寧去了北京,拍攝了《半路夫妻》《相愛十年》《你是我兄弟》等大火的電視劇。

張嘉譯北漂後,因爲在《蝸居》中的經典角色宋思明,紅遍大江南北。宋思明出身貧寒,通過奮鬥走上高位,但又迷失於慾望中,一定程度上是《道北人》中張建國的命運延續。

△《蝸居》中的宋思明

很多事就是緣分,早年種下的種子,會慢慢成長開花。

在《道北人》中飾演少年仁義的演員,名叫李少飛,當年20歲出頭,在省藝術學校讀書,這是他第一部電視劇。

此後他一直跟着劉惠寧,既做演員,也學習導演。

2019年兩人聯合執導了電視劇《少年派》,讓兩位陝西籍頭牌演員張嘉譯、閆妮合作。

2020年,李少飛獨立執導了茅盾文學獎改編作品《裝臺》,獲得中國電視劇飛天獎。

△當年的少年李仁義,如今成了導演

可以說,李少飛是新一代陝西籍導演的代表人物,是陝西影視重拾輝煌的主力軍。

而《道北人》中角色們頻頻遭遇的打擊、傷痛的折磨,在現實的創作者身上也存在。

張嘉譯患有強直性脊柱炎,這個病沒法治療,只能靠長期吃藥來止疼和延緩病情。

很多人笑他背直不起來,走路姿勢是“社會步”,其實他背後有着很大的痛苦。

劉惠寧患有肌肉萎縮病,多年來受折磨,坐在輪椅上,骨瘦如柴。

△拍攝張嘉譯和閆妮主演的《少年派》時,劉惠寧坐在輪椅上

孫毅安因爲是西影廠領導,長期留在西安,2014年因意外摔傷,“在牀上躺了差不多一年,又坐了大半年輪椅,拄了四個月柺杖,這才重新站起來”。

此外他還患上了抑鬱症和社交恐懼症,前後差不多6年才康復,如今已經從西影廠退休。

所以說,真實的生活,永遠比文藝作品更具有戲劇性。不管生命賜給你多少才華,機遇賦予你多少榮光,在病痛面前,每個人都是一樣的。

《道北人》的感染力並不是讓人痛哭,埋怨命運,而是教我們如何平常地看待命運,即使屢遭坎坷,依然要懷有善良之心,堅守基本的人倫道義。

因爲,人活着是爲了尊嚴,爲了一句“無愧於心”。

沒有尊嚴的人生,不值得尊重。

【原創文章,禁止抄襲和短視頻搬運剪輯,違者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