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熱評丨漳州發展擬跨界併購虧損企業 應警惕“拉郎配”等併購亂象

每經評論員 王琳

漳州發展(SZ000753,股價6.39元,市值63.36億元)近日披露,擬以3.57億元收購漳州信息產業集團有限公司70%股權和漳州人才發展集團有限公司49%股權,並承諾對標的公司履行約5.8億元的註冊資本出資義務。這一併購計劃引發市場廣泛關注,原因在於漳州發展的主業佈局與標的公司幾乎毫無關聯。

漳州發展目前的業務涵蓋光伏發電、水務、汽車銷售等領域,本身已經業務分散且缺乏協同性。此次跨界進入信創和人力資源服務兩個全新領域,更讓人難以理解其併購邏輯。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交易的對手方漳州市九龍江集團有限公司和福建漳州城投集團有限公司與漳州發展的實控人同爲漳州市國資委。此外,標的公司近年來持續虧損,2023年和2024年前三季度均處於虧損狀態。

今年9月,爲激發併購重組市場活力,證監會發布了《關於深化上市公司併購重組市場改革的意見》(即“併購六條”),資本市場的併購活動隨之活躍。然而,部分上市公司的併購行爲卻讓市場心生疑慮。漳州發展的計劃只是其中一例,類似的還有岳陽林紙和首創環保。

11月26日,岳陽林紙公告稱,擬以12.78億元從控股股東泰格林紙集團手中收購駿泰科技100%股權。而早在2015年,岳陽林紙曾以9.7億元將這部分股權出售給泰格林紙集團。這一“低賣高買”的操作引發市場質疑,公告次日,岳陽林紙股價便應聲跌停。

首創環保近期也披露,擬以7億元現金收購實控人旗下孫公司新大都100%股權。標的公司主要資產是首創新大都園區部分樓宇產權,交易目的是“節省辦公樓租金成本”。然而,公司2023年支付的租金僅爲203.54萬元,這一理由顯得牽強。

上述案例暴露出一些上市公司在併購中的隨意性與短視行爲。“併購六條”旨在引導上市公司向新質生產力方向轉型升級,促進產業整合。漳州發展、首創環保等案例是否符合這一初衷,值得反思。併購的初衷應是通過資源整合提升公司核心競爭力,而非單純爲資本運作甚至利益輸送服務。

上市公司在併購決策中,應秉持審慎原則,確保交易的合理性與前瞻性,尤其要對投資者負責。對國企而言,市場化和專業化更爲重要,要避免因“拉郎配”式併購損害企業和股東利益。盲目迎合政策或借政策之名進行不當操作,最終必然自食苦果。

推動併購重組市場健康發展,既需要政策支持,更需要企業的自律和理性決策。只有真正服務於企業長遠發展的併購,才能贏得市場認可,真正實現資本和資源的優化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