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難直接軍事保臺

(圖/美聯社)

觀察美國總統拜登在訪問日本時,記者詢問是否「軍事涉入」臺海衝突,拜登總統回答:「是的,我們一向遵守一箇中國政策的承諾」。白宮及國務院隨後發表聲明,其中國政策沒有任何改變。所謂軍事涉入方式及程度則無詳細的說明。但是部分媒體則認爲美國對臺海政策有重大改變,將會採取軍事行動防衛臺灣。

軍事涉入(involvement)與實際的軍事幹預(intervention)是有相當大的差異,軍事幹預是直接包括海、空武力的介入,甚至地面部隊的進駐。在目前沒有協防及外交關係的狀態下,亦欠缺美國國內法律的支撐,美軍進入臺灣的可能性,幾乎是不可能。至於軍事涉入則有相當大的彈性,依據《臺灣關係法》提供足夠的防衛性能力即屬於此類。所以目前美國的中國政策,暫無改變的可能。四方安全對話(Quad)於5月24日結束後的記者會,拜登就再次說明,對臺海政策持續保持戰略模糊及原有的承諾。

美國海軍戰爭學院在探討人類歷史上多次重大沖突及戰爭的結果,發覺大部分失勢戰敗的一方,都是政策與戰略的不搭配所致。以目前美國亞太軍力部署數量及軍事整備能量,是難以支持其直接軍事幹預。這可由美軍方或智庫各式各樣的兵棋推演,其結論就可以約略驗證此一結論。

臺海風雲已經悄然而起,若我們能低調,讓這次美國主導的四方會談在議題考量或媒體訪問時,能不列入臺海,就是我們戰略上的最大成就。因爲一旦戰端開啓,臺灣就是戰場,必然是斷垣殘壁,生靈塗炭。小者事大不容易,國家安全政策及戰略相互配合,才能由上而下逐步指導國防、外交戰略及規畫戰時回覆能力,否則又是政策與戰略不一致的不幸案例。

臺灣四面環海,不少人甚至連蔡總統都認爲海峽天險、登陸作戰不易。90年代以前,因爲我海軍、空軍可以掌握臺海,所以它是天險。但今天制海及制空優勢,無法與大陸軍事實力相匹敵,難以掌握海峽,甚至中線以東區域,海峽即不再是依託及天險。臺灣西部人口密集,地形狹長,海岸線又距離山區不超過3、40公里,所以戰略縱深短淺。在現代化戰爭精準及發展快速下,臺灣沒有打持久戰的條件。

5月分《美國海軍》學術月刊其中一篇文章就建議在臺海衝突時,要美軍陸戰隊協助清除及破壞臺灣的基礎設施,有利於後續之城鎮遊擊作戰。無論是半導體工業、輕重工業、石化業、電網及道路系統等基礎設施的被摧毀,將使臺灣整體發展可能倒退20年,甚至30年。問題是即使大陸動用武力以失敗收場,臺灣也將遭遇戰爭復原之苦果。但若10或20年後,大陸再來一次武力侵擾,未來臺灣在國際社會的競爭力將不復存在。

執政者宜就人民的利益,尋求政策及策略的長治久安,不要再讓大多數人還暈眩在臺海安全的迷幻藥中。(作者爲國際應急管理協會臺灣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