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聯合聲明,“句句不離中國”,歐美聯手對抗中國卻難掩分歧

近日,《南華早報》報道稱,美國和歐盟因中國在芯片產業方面發展而感到“擔憂”,並正在合作制定應對措施。作爲對中國芯片產業影響力增強的迴應,歐盟同意支持美國近期開始的,關於與中國相關的供應鏈調查,還將檢查歐洲企業從中國購買芯片的行爲。

據報道,在上週舉行的美國-歐盟貿易和技術委員會的第六次部長級會議上,歐盟負責數字政策與競爭的執行副主韋斯塔格、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和商務部長雷蒙多均出席了此次會議。韋斯塔格在會議結束時表示,“歐盟將與美國合作,開展一項自願性調查,目的是爲了處理雙方共同關注的問題,並促進彼此之間的比較研究”。

此外,韋斯塔格還提出了目前芯片在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現狀,以及其在衆多電子設備中安裝標準的問題。她表示,“這些關鍵芯片應該達到什麼樣的標準,才能確保它們能夠適用於各種設備並且安全無誤地被安裝?”雷蒙多則強調“目前大約有一半多的傳統芯片產自中國”,並聲稱“中國政府對芯片行業的大量補貼可能會導致市場嚴重扭曲”。

報道提到,在會議結束後,美國與歐洲聯盟聯合宣佈了一項計劃,旨在分享有關“非市場政策及做法”的情報,並共同制定策略以解決所謂的“全球供應鏈扭曲”問題。具體來說,歐盟計劃通過深入調查來探索“中國在芯片生產領域的龐大產能如何對歐洲市場產生影響”,並據此評估該領域的“信賴程度”。

報道還稱,在這次持續了兩天的會議中,美方代表團在所有聲明的開頭,均強調了對中國的關注,並在各項討論中優先考慮到中國的議題。相對於美方的立場,有來自歐盟的消息人士透露,歐盟成員國對於在官方文件中明確指出中國持有保留態度。結果,在最終的12頁聯合聲明中,只有三處提及了中國。

報道說,美國和歐盟早在三年前就成立了美國—歐盟貿易和技術委員會,被看作是西方世界在全球經濟技術標準競爭中,應對中國的一項舉措。然而,面對前總統特朗普的“潛在迴歸”,可能導致歐洲對美國信任度下降,許多人懷疑該委員會是否有足夠的生存動力。

在當前全球芯片市場競爭和貿易緊張關係的背景下,有業內人士擔心,西方採取限制措施,可能對本地芯片製造商造成傷害。英國芯片諮詢公司“未來地平線”的CEO佩恩向媒體表示,“雖然制裁能夠暫時延緩中國在芯片領域獲得主導地位的步伐,但最終無法徹底阻止這一進程”。

佩恩進一步指出,如果雙方互施貿易制裁,那麼西方國家很難快速增加芯片產能,來填補因限制中國芯片進口而出現的缺口。他警告說,即便西方國家現在就決定增加國內芯片生產的投資,從開始投資到實際生產出第一批芯片,至少需要三年,甚至更長的時間。

針對美西方對中國芯片領域的打壓,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早前回應表示,全球產供鏈的形成是市場規律和企業選擇的自然結果。任何將經濟和貿易問題工具化或武器化的行爲,不僅違背了市場經濟和公平競爭的基本原則,還會增加全球產供鏈的安全風險,最終損害的將是全球,包括美國在內的共同利益。汪文斌還強調,美方應該真正遵守國際經濟和貿易規則,爲中美之間的經貿合作創造一個更加公正和有利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