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痘女性病患比率逾5成 臺大教授:傳播途徑轉為異性、恐全球傳播
圖爲非洲剛果一名女性M痘病患。路透社
全球M痘疫情正在擴大,非洲剛果民主共和國病例大幅增加,今年累計總數超過1萬5600例、死亡537例,瑞典也發現首例第I型M痘,世衛組織已宣佈爲國際關注公衛緊急事件。臺大公衛學院教授陳秀熙今天表示,M痘流行地區由人口稀少轉爲密集人口城市,有全球傳播趨勢,且不同於過去認爲M痘多在男男性行爲傳染,女性病患比率已超過5成。
陳秀熙說,2022年M痘病例在全球範圍內出現,世界衛生組織(WHO)於7月發佈了首次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2023年剛果報告了具有更高傳染力和更高致死率的第I型病毒株;2024年非洲地區的疫情已失控,世衛組織於是在8月14日發佈第二次國際關注公衛緊急事件。
今年初實驗室通報病例數顯示,非洲仍是疫情最嚴重的地區。但陳秀熙表示,非洲以外地區,包括歐洲、美洲和西太平洋地區,相繼出現了確診病例,在死亡數據方面,除非洲外,東南亞國家也通報了多起死亡病例;截至今年6月,新增確診病例遍佈美國、西班牙和澳洲等地。
瑞典在8月15日宣佈發現了非洲以外首例第I型M痘病例,陳秀熙表示,其基因型跨區域擴散,意味着「疫情出現全球性蔓延的風險」,今年5至6月期間,加拿大、荷蘭、德國、愛爾蘭、南非和澳洲等地的病例數顯著增加,顯示疫情在這些地區迅速擴散。
此外,世衛組織首次宣佈M痘爲國際關注事件時,感染者多爲男男性行爲者,但陳秀熙說,一項去年9月至今年3月研究發現,女性病例佔53.8%,傳播途徑從同性轉爲異性;而感染者型態,也從稀少鄉村人口,到現在多在密集人口的城市散播病毒,「性接觸者仍爲主要感染病人,但從同性接觸逐漸的變成異性接觸,加上社交跨區域,疾病出現全球傳播趨勢。」
陳秀熙提醒,M痘的常見症狀有發燒、畏寒、出汗、頭痛、肌肉痠痛、淋巴腺腫大(如耳周、腋窩、頸部、腹股溝等處)、皮膚病竈(如皮疹、斑疹、斑丘疹、水泡、膿皰等)。M痘的傳染途徑有接觸傳染、人畜共通傳染、胎盤垂直傳染、食用受感染的肉類,可利用降低人際間與人畜間接觸,並落實自我防護、施打疫苗預防感染。
臺大公衛學院教授陳秀熙表示,M痘流行地區由人口稀少轉爲密集人口城市,有全球傳播趨勢。聯合報系資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