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0050超過一半都臺積電(2330)…達不到分散效果? 周冠男:與大盤相關係數高達94.59%
臺積電。路透社
資產配置不是愈分散愈好
理財是主動的,要理解自己的財務狀況與風險承受能力,積極擬定支出計劃及投資目標與策略。理財規劃主要的工作是資本配置,決定將資金配置在無風險資產及有風險資產的比例,並在合法範圍內,儘量將稅負降到最低。
無風險資產包含現金、定存、銀行存款及美國國庫券,有風險資產包含有風險的固定收益證券(即債券)、股票及房地產。債券有國內外長短期國家債券及公司債券,股票則有國內外公司的股票。
投資是被動的,指風險性資金配置在資產大類,例如股票、債券及房地產等的比例。投資應該採取長期被動式指數投資,也就是依照各資產類別的市場佔比投資,避免短期交易,讓市場長期的成長,成爲你資產向上的推力。只有在個人經濟狀況或理財目標改變時,才重新擬定投資策略,而改變資產配置之後,仍然應該採取被動式投資。
房地產是好的長期投資項目,我認爲每個家戶都應該考慮至少買進一戶自用不動產。全世界不動產價值大約佔所有資產50%,一般人的資產也大約有50%在房地產,我在此不多做討論,重點放在其他資產類型,尤其是債券及股票。
現金及存款部位愈低愈好
無風險的現金、定存及銀行存款短期看似安全,長期卻最危險,因爲現金購買力長期會被通貨膨脹稀釋,定存及銀行存款的利率通常也非常低,頂多可以抵消通貨膨脹,但很多時候也可能趕不上通貨膨脹的速度。
我建議無風險資產只留下短期支出需要的資金,一般建議準備六個月到一年的家戶現金需求量,準備多少現金及存款視個人遭遇意外時,向銀行融資的能力,也就是信用狀況,信用愈好的人就可以準備愈少的現金。
影響股票及債券配置的因素
前文說明過債券及股票的特性,每個月的收入除了日常生活支出及房貸,剩下的是可以投資在股票與債券的金額。通常債券的風險比股票低,兩者分配比例取決於個人的年齡、風險承受能力及財務目標。
年齡是影響風險承擔能力的重要因素,年輕就是本錢,離退休時間還很遠,資本市場長期趨勢往上,可以承擔較高的風險,促成資產長期較大的上漲幅度。
年輕人不應該寄望將所有的錢放在定存,就能在投資期間有很高的財富增長,退休時可以高枕無憂。想獲得高報酬率,就必須承擔高風險,但當年齡愈來愈大時,由於離退休時間愈來愈近,短期資產波動會對退休資產有比較大的影響,承擔的風險要降低。
風險承受能力,又分爲主觀及客觀承受能力。主觀承受能力是個人對風險的厭惡程度,這部分最難控制,我見過很多人因爲無法承擔任何價格波動的風險,把錢都放在定存裡。
擁有現金短期看似安全,長期卻最危險;持有股票短期看似危險,長期卻最安全。客觀風險承受能力是指個人生活受資產價值短期大幅下跌的影響程度,通常資產愈多的人,客觀風險承受能力愈高。
財務目標是指你在數十年後,一般是退休時,想要達成的財富目標金額,目標愈高,需要承擔的風險就愈大,不可能借由銀行存款或定存達成極高的財務目標。
由於每個人的風險承受能力、財務目標及財務狀況差異很大,很難提出每個人都適用的股票及債券配置通則,建議諮詢獨立財務顧問做出更好的配置決策。
簡化版的資產配置建議
如果硬要提出股債配置的通則,我建議股票配置比例是100 減去年齡,債券配置比例就等於年齡,也就是二十歲的年輕人股票配置比例應該是80%,而債券是20%;五十歲的中年人,股票及債券的配置比例應該是各50%;七十歲的老年人,股票及債券的配置比例是30%及70%。
這個建議想傳達的概念是年輕時應該多承擔風險,因爲離退休時間還很遠,年紀大時已經沒有固定收入,需要從資產提取資金支應生活,不能承擔太高風險。
請特別注意,這只是非常不精確的建議,只考慮年齡,其他重要的因素並未列入考量,例如風險承受能力、財務狀況及財務目標,因此不應該盲目遵從。
應該配置多少國外資產?
我還常被問到國內及國外資產的比例應該如何配置。從學理上來說,最分散、最有效率的投資組合,應該要以投資國資產佔全世界資產的比例多少而定,例如美國的資產佔全世界約50%,臺灣約1%,理論上最有效率的投資組合是資產的50%配置在美國市場,臺灣市場只配置1%。
我相信臺灣很少人可以做到這樣的配置,多數人都是配置在本地市場的比例最高,這種做法雖然違反學理,但從實務上來看無可厚非。
例如我打算退休後住在臺灣,未來可預期的現金流出主要是新臺幣,當然以新臺幣投資爲主,沒必要承擔投資國外資產產生的額外匯兌風險。
很多人投資國外資產希望賺到匯差,但千萬不要相信、也不要以爲匯率可以預測,況且投資國外資產的風險會與本地資產風險脫鉤,且資產跨國移動時將產生額外的交易成本。
很多臺灣人熱中買進開發中國家的高收益債券,例如拉丁美洲及南非的高收益(垃圾)債,是打算退休去南美洲學探戈或去南非打獵嗎?
也有人常說臺灣的政治風險很高,所以更要將資產分散到國外。沒錯,臺灣政治風險確實很高,如果真的戰爭開打,你的新臺幣確實沒用了,除非你能馬上離開臺灣,否則放在國外的錢也沒什麼用,到時候錢在國外、人在臺灣,更別說你的房子、家人和人際關係能一起帶走嗎?
所以別想利用投資降低政治風險,戰爭風險不可預期,投資策略也無法規避或解決戰爭風險。我的建議是大部分資產應該以投資臺灣市場爲主,但適當分散部分資產在國外市場,目的是獲得分散投資的好處,而非降低政治或戰爭風險。
資產配置愈簡單愈好
現在太多ETF了,選擇ETF並不見得比選擇個別股票或債券簡單,因此常常有人討論應該怎麼選擇ETF,甚至有人開班收費,教導你如何利用各種ETF,例如股票ETF、債券ETF和國內外ETF,達成「完全分散的投資策略」。
我是懶惰的人,這些對我來說太累了,被動式投資就是應該簡單又容易執行,如果連被動式投資都要認真花時間研究,耗費的時間成本不就和主動式投資一樣嗎?那麼被動投資的意義何在?
我的建議是決定好股債比例和國內外資產比例,再按照比例投資前文建議的那幾檔ETF就可以了。或許你仍然會問:「真的這樣就可以了嗎?標的會不會太少不夠『分散』?」答案是不會。
分散風險不是投資愈多愈好
ETF 是否具有分散效果,應該看是否與整體市場具有高度相關性,根據理論,市場投資組合就是有效率的投資組合,你會希望自己的投資組合與整體市場相關性愈高愈好。
我以最分散的MSCI全球市場指數型ETF「VT」爲例,S&P500 指數型ETF「SPY」與VT的相關性高達95.11%,而在美國掛牌的臺灣市場指數型ETF「EWT」與VT及SPY的相關性各爲78.07%與75.04%。
這些都已經具有非常高的相關性,再另外加入其他ETF的增額分散效果非常有限,所以只要適當配置在VT、SPY(或VOO)和臺灣市場指數型ETF就好,簡單又省心、省力,且容易執行。
臺灣投資市場充斥許多似是而非的觀念,我常聽到臺積電在0050佔了高達49.15%的市值(以2024年2月2日資料計算),所以個股風險很高,不能代表市場,也不是真正的分散投資。如果要買0050,不如買臺積電就好了,而且光投資0050也沒有達到全球風險分散。
投資最高境界是「無招勝有招」
此外,如前文已經提過的實證研究顯示,投資組合包含五十或一百檔股票後,再加入任何股票的邊際分散效果非常有限。這也就是爲何0050雖然只有五十檔股票,但個別風險幾乎已經分散掉了,所以能與市場高度相關。分散風險與跟市場的相關性,是一樣的觀念。
買下臺灣市場所有股票的交易成本很高,所以用五十檔股票獲取和市場高度相關的投資組合也是成本及效益的取捨。
從全球的角度來看,只買臺灣股市是否有分散效果?你認爲臺積電是純粹的臺灣公司嗎?臺積電外資持股比例達75%,你認爲對臺積電影響比較大的是全球景氣或臺灣景氣?
(本文摘自天下文化出版《長期買進:財金教授周冠男的42堂自制力投資課》,作者:周冠男)
此外,學術研究指出,在整體世界經濟愈來愈全球化的狀況之下,只要在本地做到風險分散,就能同時達到全球風險分散。
不要光看廣泛指數型ETF的組成成分中某個股票比例特別高,就否定它的分散風險效果,這是錯誤觀念,應該要看這個ETF是否能真正模擬市場指數的報酬。
生活與工作上的瑣事已經很多,投資應該是最不需要關注和花時間的事情,重點是做好適合自己的資產配置並定期檢視調整,之後遵循分散與被動投資原則,跟着市場長期上漲的趨勢,讓資產隨之成長。
武術的最高境界是「無招勝有招」,投資的最高境界是「手中有股票,心中無股價」。
(本文摘自天下文化出版《長期買進:財金教授周冠男的42堂自制力投資課》,作者:周冠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