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友友開啓知音對談 音樂帶人碰觸內在自我
大提琴家馬友友今晚又將舉行音樂會,他和老友鋼琴家凱瑟琳的這趟臺灣行,他特別在音樂會前舉辦知音對談,共有約三百位年輕學子參與,除了聆賞大師彩排現場,更直接請教兩位大師的音樂心法。圖爲日前演出畫面。(李欣恬攝)
大提琴家馬友友今晚又將舉行音樂會,他和老友鋼琴家凱瑟琳的這趟臺灣行,他特別在音樂會前舉辦知音對談,共有約三百位年輕學子參與,除了聆賞大師彩排現場,更直接請教兩位大師的音樂心法。
馬友友表示,音樂和關心他者有關,「當你在意某事,你就會想要分享,當你有了這個想法,你就會開始認真練習。也許有時會想要討好師長、父母,但是音樂反映了一個人的內在;而每個人的內在,要怎麼活着,由你決定。」
馬友友表示,當一名音樂家在意周遭的人事物,還有關心自己的內在,就能演奏好音樂,「因爲音樂揭露了內在世界,也源自於內在,要信任這是你所能擁有的最好事情,不要失去碰觸自我和接觸音樂的機會。當你看見真實,確信什麼是好的事情,就能獲得強大的力量。」
凱瑟琳表示,音樂是一種國際語言,可以和人溝通,「我們從不同的地方來,透過音樂,是一種分享的方式,音樂是一種溝通的語言,讓人可以相連。」
有學子請兩位音樂家分享如何練琴,馬友友表示,「第一步是要看見樂譜的全貌,腦中對樂曲有一個想像,接着是練習如何說一個好故事,好故事必須要有很多細節和關鍵,掌握這些,能打動人心。」
馬友友表示,作曲家都有自己的創作意念,「必須要能掌握,加上你的演奏技巧,是基本的要素。」
凱瑟琳表示,練琴就像是讀地圖,要找到自己的位置,作曲家的位置,「試着瞭解作曲家想要的東西,如果作曲家還在世,可以和他們談談,如果作曲家不在了,就要去了解他們所處的年代、背景,瞭解他們想要的內容。帶着每一次演奏,都是第一次聽見這首曲子的心情,去探索裡面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