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票投民進黨 青年上戰場」 應主動改善兩岸關係

前總統馬英九(遠見高峰會提供)

前總統馬英九今就「可避免的戰爭」進行演講,馬英九表示,在動盪國際情勢下,臺灣對外政策的大戰略應該是「避戰謀和」,需發展「和陸親美友日」的大戰略;他也批評民進黨的「抗中保臺」政策,難以改善兩岸關係,更沒有解決任何問題,應該要好好檢討。

馬英九今日出席天下文化遠見高峰會,以「可避免的戰爭」爲題進行演講。馬英九率先表示,在動盪的國際情勢下,臺灣對外政策的大戰略應該是「避戰謀和」,蔡英文總統說守護國家堅守「不畏戰,不求戰」原則,但不畏戰、不求戰是基本的底線,本來就不可能求戰,但更要備戰、避戰和謀合,增加雙方的互信和合作。他在2007年競選總統時就提出了「和陸友日親美」,現在應該改爲「和陸親美友日」,雖然順序微調,但戰略大方向整體不變。

馬英九表示,在他執政的2015年,「馬習會」舉行時,全世界無人認爲兩岸會發生戰爭,但在6年後的5月,在民進黨執政的帶領下,臺灣海峽卻成爲了地表最危險的地方。

馬英九主張,臺灣應該主動改善兩岸關係,回到「九二共識」,如果兩岸關係改善,就算不能左右美國是否與中共走向戰爭,但至少可以減少戰爭發生的機會,也可以使臺灣不會變成第二個烏克蘭,避免戰爭、迎向和平,才符合臺灣百姓的利益與期待。

馬英九說,中共「二十大」後對臺立場更爲嚴厲,最近他有兩句順口溜流傳:「票投民進黨,青年上戰場;票投國民黨,兩岸無戰場」。期許民進黨政府在備戰之外,主動避戰與謀和。孫子曰:「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如能如此處理兩岸關係,則人民幸甚,國家幸甚!

馬英九最後批評,民進黨「抗中保臺」的政策不但難以改善兩岸關係,還讓兩岸關係不斷惡化,農產品受阻,更無法保證人民的權益和解決問題,而且民進黨執政新生兒減少5萬4千人,年輕人不想生,經濟因素有點退位,戰爭因素變成一種考量,所以抗中保臺的政策應該好好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