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偕研究超音波測子宮頸軟硬 預測早產隱形殺手
馬偕醫院以超音波彈性成像技術預測子宮頸閉鎖不全,降低早產風險。圖爲陳震宇醫師爲孕婦執行超音波檢查。(圖/臺北馬偕醫院提供)
孕婦子宮頸閉鎖不全是造成早產的隱形殺手,事前徵兆較難發現。馬偕醫院用超音波彈性成像技術,發現有子宮頸閉鎖不全風險的孕婦子宮頸較軟,可望在懷孕初期採取預防早產措施。
馬偕醫院今天發佈新聞稿,臺北馬偕醫院婦產科以超音波彈性成像技術,觀察懷孕第1孕期,即懷孕第12至14周以內的子宮頸結構,可預測孕婦發生子宮頸閉鎖不全造成早產的機會,成果已發表於北歐婦產科期刊「斯堪的納維亞婦產科期刊」。
臺北馬偕醫院婦產部高危險妊娠科主任陳震宇接受媒體聯訪表示,子宮頸閉鎖不全是懷孕中期常見的併發症,孕婦沒有感到明顯子宮收縮或痛感,但子宮頸口卻擴張,羊膜經由子宮頸膨出,進而發生破水早產,發生率約1/100至1/2000,是產科主要的併發症之一。
「爲什麼子宮都沒有收縮,寶寶就提早報到了?」陳震宇收治的孕婦曾小姐,懷孕22周時未感到明顯宮縮,但子宮頸長度明顯變短,且子宮頸已開口4公分,被診斷爲子宮頸閉鎖不全,緊急進行子宮頸縫合手術與安胎,但仍於懷孕33周時破水生產。
陳震宇說,造成子宮頸閉鎖不全常見的原因包括曾接受過子宮頸錐狀切除手術、子宮頸擴張術或人工流產,以及子宮結構異常、多胞胎或羊水過多造成子宮頸變短等原因,但臨牀上有一半以上的孕婦發生子宮頸閉鎖不全時,並無上述的危險因子。
彩色超音波彈性成像技術,子宮頸閉鎖不全的子宮頸在超音波下紅色區域的比例增加(左),一般族羣的子宮頸在超音波下大部分爲藍色區域(右)。(圖/臺北馬偕醫院提供)
陳震宇表示,一般是在第2孕期、即懷孕14至28周間,透過陰道超音波檢查子宮頸長度低於2.5公分,或以陰道擴張器檢查子宮頸是否已擴張,以及先前孕婦是否有早產病史,來診斷是否子宮頸閉鎖不全。
但到了第2孕期才採取預防早產措施,較爲來不及,能愈早預測防範效果愈佳。陳震宇率領團隊,運用經常用於檢測乳癌與甲狀腺癌超音波彈性成像,用於子宮頸軟硬度檢查。
近3年內馬偕醫院分析339位孕婦第1孕期子宮頸超音波彈性成像,發現其中的24名曾子宮頸閉鎖不全,其子宮頸硬度明顯較軟;比起量測子宮頸長度,這樣的方式更能早期預測子宮頸閉鎖不全。
陳震宇表示,超音波彈性成像未來可望用於子宮頸閉鎖不全的早期輔助診斷,若檢查出可能有風險,可在懷孕初期密切追蹤,必要時予以黃體素或者採子宮頸縫合手術安胎,避免早產發生。(編輯:卞金峰)110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