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士基財報優預期 看好全球貨櫃成長4%

圖/美聯社

丹麥航運巨頭馬士基(Maersk)6日發佈第四季財報優於預期,帶動股價飆漲超過10%。儘管關稅戰烏雲罩頂,今年自家獲利可能不如去年,馬士基仍看好今年全球貨櫃市場有4%成長。

馬士基5日宣佈將恢復回購自家股票,6日又傳出去年第四季獲利強過預期的喜訊,連番利多激勵股價6日一度飆漲逾1成,可望締造2020年來最佳單日成績。

被當作全球貿易風向球的馬士基,去年第四季息稅折舊攤銷前獲利(EBITDA),由前一年同期的8.39億美元增至36億美元,擊敗倫敦證交所集團(LSEG)調查預估的30億美元。

馬士基預期今年的EBITDA,介於60億美元和90億美元之間,遜於分析師預測的74億美元。馬士基去年全年EBITDA,年增26%達121億美元。

2023年10月爆發以哈戰爭後,葉門叛軍爲聲援哈瑪斯攻擊紅海商船,船舶被迫繞道非洲航行導致運費飆漲,馬士基等航運商受惠。但紅海航線可望於今年中重啓,屆時將拉低運費,馬士基獲利可能只達預估區間下端60億美元。

Bernstein分析師報告指出,由於加薩停火協議第二階段談判已在進行,馬士基今年獲利在預估區間下端的風險很大。

馬士基在財報中提到,「地緣政治給供應鏈的壓力持續擴大,主要是美國調高進口關稅、關鍵貨品加強出口管制、制裁及重新關注產業政策,所帶來的不確定性。」

馬士基指出,其中美國關稅的衝擊更大,取決於關稅稅率、被課關稅國家和商品的覆蓋範圍、貿易伙伴報復,以及他們在美中以外的第三國開闢新市場時,第三國對中國製貨品徵收關稅的風險。

儘管美國總統川普威脅對貿易伙伴課徵關稅,恐衝擊馬士基營收,執行長柯文勝(Vincent Clerc)指出,鑑於消費者信心仍強,關稅戰應不致對今年貿易量產生太大影響。這家全球第二大貨櫃航運集團預估,2025年貨櫃運輸需求較去年成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