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慧夫基金會國際義診26年 蒙古病童嬤跪拜大禮謝恩情
長庚醫院顱顏中心主治醫師盧亭辰說,脣齶裂手術相當困難,國外病童不像臺灣患者,手術前難以先做術前準備,不少患者需要動刀二、三次才能解決問題。記者林琮恩/攝影
亞洲地區脣齶裂等顱顏疾病盛行率高,卻缺乏足夠的整形外科醫療資源,羅慧夫顱顏基金會1998年展開國際行動,至今26年,累計走入9個國家,服務2萬3370人次海外患者,羅慧夫顱顏基金會執行長陳依伶分享在蒙古的義診經驗,有位病童阿嬤,每次回診時都向醫療團隊行「跪拜大禮」表達感謝。
長庚醫院顱顏中心主治醫師盧亭辰說,自己從總醫師時期隨師長參與義診,至今已累計13年經驗,脣齶裂手術相當困難,且國外病童不像臺灣患者,手術前難以先做術前準備,不少患者需要動刀二、三次才能解決問題,而義診過程中,除醫師團隊外,麻醉科醫師更是承擔病人安全的重要角色。
除了義診,羅慧夫基金會至今培育183名種子醫師來臺學習。盧亭辰說,亞洲地區顱顏盛行率較高,約爲500分之1至700分之1,東南亞國家顱顏病人數量很多,其中菲律賓是天主教國家,民衆受信仰影響不流產,印尼則因人口基數大,顱顏患者非常多;但這些國家整形外科醫師人數少,印尼全國僅300位整外醫師,比率相當稀少,基金會訓練種子醫師的作法,可讓醫療資源在地生根,幫助更多病患。
曾出演「村裡來了個暴走女外科」的影后蔡淑臻,今年隨義診團至蒙古義診。她表示,義診過程中與病童舒米亞有許多互動,對方年僅12歲,卻相當成熟,還會提醒母親要跟醫療團隊道謝,義診團至他居住的蒙古包探訪時,也會招呼客人,確認大家都獲得照顧,才安心坐下,「但他卻說他沒有朋友,其實像這樣成熟的孩子,比我們這些正常長大的人,值得擁有更好的人生。」
外交部非政府組織國際事務會執行長陳剛毅說,羅慧夫醫師從美國愛荷華州一處小城鎮來臺,創建全臺第一個自殺防治中心、第一個小兒麻痹中心與顱顏中心、燒燙傷中心,「把愛從遙遠之處帶來臺灣」,如今基金會透過國際服務,把愛再帶到全球各地,讓病童重獲新生;臺灣雖不是聯合國成員,但國際參與不能自外,外交部規畫,每年資助數以千計的臺灣青年,至國際非政府組織實習。
羅慧夫基金會董事長柯雯青說,國際義診不僅是醫療救助的展現,更是心靈重建的見證,基金會在松煙文創園區,舉辦「厚依水水」國際行動26年展覽,並設置互動環節,讓觀展民衆親身體驗,國際行動面臨的挑戰,展覽將持續至下週三。
羅慧夫基金會董事長柯雯青說,國際義診不僅是醫療救助的展現,更是心靈重建的見證。記者林琮恩/攝影
羅慧夫顱顏基金會1998年展開國際行動,至今26年,累計走入9個國家,服務2萬3370人次海外患者,執行長陳依伶(右2)分享在蒙古的義診經驗,有位病童阿嬤,每次回診時都向醫療團隊行「跪拜大禮」表達感謝。記者林琮恩/攝影
曾出演「村裡來了個暴走女外科」的影后蔡淑臻,今年隨羅慧夫基金會義診團至蒙古義診。記者林琮恩/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