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專項債領域擴大 資本金比例增至30%

大陸官方提出擴大專項債投向領域與資本金範圍,實施「正面清單」管理,納入資訊技術、新材料、生物製造、數位經濟、低空經濟等產業。(新華社)

大陸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關於優化完善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管理機制的意見》,要求更好發揮專項債的惠民生、擴投資作用,提出擴大專項債投向領域與用作項目資本金範圍,實施「正面清單」管理,納入資訊技術、新材料、生物製造、數位經濟、低空經濟等產業,並將可用作項目資本金的規模上限,從該省用於項目建設專項債規模的25%提高至30%。

此外,該《意見》也就專項債券投向領域實施「負面清單」管理,將完全無收益的項目,樓堂館所,形象工程和政績工程,除保障性住房、土地儲備外的房地產開發,主題公園、仿古城(鎮、村、街)等商業設施與一般競爭性產業項目納入「負面清單」。

至於未納入「負面清單」項目,則可申請專項債券資金。但專項債券依法不得用於經常性支出,嚴禁用於發放工資、養老金及支付單位運行經費、債務利息。

此次擴大專項債券用作項目資本金範圍方面,該《意見》明確指出實行「正面清單」管理,包含將資訊技術、新材料、生物製造、數位經濟、低空經濟、量子科技、生命科學、商業航太、北斗等新興產業基礎設施、算力與輔助設備、高速公路與機場等傳統基建智慧化改造,以及衛生健康、養老托育、省級產業園區基礎設施等納入。

具體提高專項債券用作項目資本金的比例規範上,則以省分爲單位,把可用項目資本金的專項債券規模上限,由該省用於項目建設專項債規模的25%提高至30%。

據《上海證券報》引述《意見》強調,額度分配管理堅持正向激勵原則,統籌重大戰略、重大項目支出需要,並據各地區債務風險、財力狀況、管理水準,以及地方項目資金需求等合理分配,確保向準備充分、投資效率較高、資金使用效益好的地區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