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正制定全球技術標準 英媒:引發西方和中國的「標準之爭」

大陸正制定全球技術標準,英媒:引發西方和中國的「標準之爭」。(圖:shutterstock/達志)

據觀察者網報導,英國《經濟學人》10月10日以〈中國正在書寫世界的技術規則〉爲題刊文,指出西方國家曾長期主導全球技術標準制定,如今中國後來居上,在這一領域發揮越來越大的影響力,而這也引發了西方和中國的「標準之爭」。

文章稱,智慧型手機是「標準化」力量的體現,零件雖然來自數百家供應商,但幾乎可以在全球任何地方找到訊號,並連接到各種輔助設備,之所以能做到這一切,是因爲所有公司都遵循着一套通用的技術規範。

這些規則是如何制定的?國際化標準組織(ISO)和國際電信聯盟(ITU)等全球性機構定期召集企業和技術專家討論相關協議。幾十年來,這一過程一直由美國、德國和日本主導,而這些國家的企業從這一體系中獲利頗豐。

以美國訊息技術公司IBM爲例,它擁有超過10萬項專利,去年通過智慧財產權授權賺取了3.66億美元。美國半導體公司高通,其技術在無線設備中幾乎無處不在,該公司四分之一的毛利潤來自授權。

文章稱,各國政府早已認識到制定標準的價值,英國和德國就曾爲電報的規格問題爭論不休。如今,標準之爭在中國和西方之間展開。這關乎到無線通訊、量子計算、人工智慧等技術的未來。

近年來,中國在標準制定過程中越來越自信。上個月,國際電信聯盟批准了三項新的技術標準,這些標準將嵌入第六代移動通信技術(6G)。它們由中國科學院和中國電信制定,涉及網路如何整合人工智慧,並在虛擬現實等領域產生沈浸式體驗。

文章指出,儘管美國政府竭力阻撓中國設備進入儘可能多的國家的移動網路,但無線技術仍在穩步「中國化」。這一定程度上得益於外國對中國標準的採用,例如自2021年以來,中國電信設備製造商華爲向其他公司授權技術的收入,超過了向其他公司支付的費用。

中國在標準制定方面日益重要的作用遠遠超出移動網路。智慧手機制造商小米和全球最大的LED顯示屏生產商京東方等中國公司,也在從與技術標準相關的特許費用中獲益。與此同時,中國安全防護設備製造商海康威視也越來越多地參與到標準制定中。中國甚至在制定量子技術的早期全球標準方面發揮了主導作用。

文章提及,與西方國家在標準制定過程中傾向於聽從私營企業和行業協會的意見不同,中國更多是由政府主導。而中國對標準制定的重視,也讓西方國家的官員羨慕不已。他們訪問中國時,驚訝於全國有成千上萬的人專注於標準制定,中國高級官員對複雜的技術規則十分了解。此外,現在中國人越來越多地在全球頂級組織中擔任高級職務,並進入決策層,還有很多有關全球標準的會議在中國舉辦。

中國在制定全球技術標準方面的後來居上,讓西方國家有了危機感。文章稱,標準的制定不僅關乎公司利潤,還可以將社會價值「深深嵌入技術之中」。例如美國-歐盟貿易和科技委員會今年4月發聲明稱,民主國家必須繼續走在新興技術的前列,包括制定支撐這些技術的標準。

總部位於巴黎的智庫歐盟安全研究所高級分析師蒂姆·呂裡格(Tim Rühlig)表示,西方國家開始更多地干預標準制定過程,美國在2022年簽署的《晶片與科學法案》賦予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NIST)制定人工智慧和網路安全標準的職責,並擴大了其在協調美國與國際標準機構接觸方面的作用。在歐洲,一些政策制定者希望歐洲電信標準協會(ETSI)發揮更大作用,藉此「對抗」中國在全球機構中日益增長的影響力。

呂裡格憂心,西方爲了和中國競爭,「放棄了自下而上、以市場爲基礎制定技術標準的承諾,被迫破壞一個非常有效並讓我們長期收益的體系」。《經濟學人》文章也擔憂,「在很多方面,中國正迫使西方按其規則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