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優質節目 中國正在說走進臺灣

《中國正在說》海報。(東南衛視提供)

2003年10月16日6時23分,「神舟」五號飛船在內蒙古成功着陸,太空人楊利偉走出艙門。(新華社)

QR CODE

採取目前深受大陸羣衆喜愛的「電視公開課」形式,東南衛視的大型談話性節目《中國正在說》,透過「呈現事實、講述道理」,闡釋大陸走在發展之路的自信心與凝聚力,2016年曾被大陸廣電總局評選爲「年度廣播電視創新創優節目」。

6月18日於福州海峽國際會展中心,東南衛視與旺旺中時媒體集團時際創意傳媒,雙方攜手舉行《中國正在說》走進臺灣的合作簽約儀式。期盼藉由此一強調「講好中國故事,發出中國聲音」的節目在臺灣播出,讓臺灣民衆更加了解這些年來,大陸經濟、社會、文明等各項建設進步的情形。

《中國正在說》相關影音在中時新聞網《中國正在說》專區皆可觀賞。同時,讀者也可以手機掃瞄QR CODE進入瀏覽。

中國崛起 文明型模式

一、《中國正在說》──張維爲《中國:一個文明型國家的崛起》:「講好中國故事,發出中國聲音」的東南衛視《中國正在說》節目,本集由鄭若麟擔任主持人,邀請到的嘉賓爲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院長張維爲,以《中國:一個文明型國家的崛起》爲題發表演講。

張維爲不僅着有暢銷百萬的《中國觸動》、《中國震撼》、《中國超越》,被英美等國翻譯出版,且有一段影片「中國人,你要自信」,在網路上點擊破億;張維爲提出的「中國良治」,更已成爲一個世界性的話題。

「我們找到了自己成功的道路,我把這個道路叫作『中國模式』」、「沒有自己話語的話,就沒有真正的軟實力」,張維爲稱中國爲「文明型國家」,而中國的崛起,則是人類歷史上唯一、前所未見的「文明型國家的崛起」。

張維爲並勉勵在場觀衆:中國人,你要自信!中國的年輕人,你更要自信!只要你努力奮鬥,一定能夠夢想成真!

一帶一路 共享現代化

二、《中國正在說》──王義桅 《「一帶一路」的中國智慧》:「講好中國故事,發出中國聲音」的東南衛視《中國正在說》節目,本集由鄭若麟擔任主持人,邀請的嘉賓爲中國人民大學王義桅教授,以《「一帶一路」的中國智慧》爲題發表演講。

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不僅是21世紀的新絲綢之路,也有學者推崇爲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全球戰略。舉世首部有關「一帶一路」的專着《「一帶一路」機遇與挑戰》,即出自王義桅之手,已被翻譯成英文、德文、日文、韓文等10幾種語言在世界各地出版發行,並曾榮膺「2015中國好書獎」。

繼《「一帶一路」機遇與挑戰》後,王義桅又陸續發表《天命:一個新的領導型國家的誕生》、《世界是通的:「一帶一路」的邏輯》兩本書。王義桅認爲,「一帶一路」不僅讓中國偉大復興,而且讓「一帶一路」沿線的各種文明共同復興;讓發展中國家共同實現現代化,改變這個近代以來海上全球化、西方的全球化,導致的「強者更強 弱者更弱」的局面。

屆時中國人將實現如前輩學者費孝通所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的境界。

精準治霾 建決策體系

三、《中國正在說》──賀克斌《治霾路上,我們一直在努力》:「講好中國故事,發出中國聲音」的東南衛視《中國正在說》節目,本集由吳學蘭擔任主持人,邀請到的嘉賓爲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環境學院院長賀克斌教授,以《治霾路上,我們一直在努力》爲題發表演講。

自1990年底,賀克斌就開始針對大氣污染、控制的長期研究,曾擔任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及廣州亞運會的空氣質量保障專家。爲摸清各污染源的排放訊息,賀克斌與其團隊研發出「高解析度污染源清單」工具,爲實現精準治霾,建立科學的決策體系,提供有效的技術後盾。

2016年5月,包括賀克斌在內的中國工程院50餘位相關領域專家,對「大氣十條」落實情況進行中期評估後認爲,3年多來,大陸空氣質量改善成效已經顯現,全國重點城市及城市羣PM2.5年均濃度平均降幅超過30%。而歐美專家對大陸能全面發佈PM2.5即時監測資料一事,也給予高度肯定,鹹認已走到國際前端。

航太事業 發射數第一

四、《中國正在說》──戚發軔《中國航天新徵程》:「講好中國故事,發出中國聲音」的東南衛視《中國正在說》節目,本集由吳學蘭擔任主持人,邀請到的嘉賓爲神舟飛船(臺灣稱爲「太空船」)首任總設計師、中國工程院院士戚發軔,以《中國航太新徵程》爲題發表演講。

中國航太事業的「五個第一」,第一顆衛星、第一枚飛彈、第一枚火箭、第一艘試驗飛船及第一艘載人飛船,戚發軔均曾參與相關的研製工作。對他而言,1970年4月24日,第一顆衛星「東方紅一號」上天;2003年10月15號,太空人楊利偉搭着神舟五號載人飛船上天,尤其讓他印象深刻。

戚發軔在節目中透露,去年大陸航太發射次數爲22次,與美國並列世界第一;今年預計發射28次,「我想可能是咱第一了」。目前天上有1000多顆衛星,中國佔超過1/10,美國則有500多顆衛星,「按照我們這個速度,我們有信心很快就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