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學者:安倍非理性政治遺產將被捨棄
中國外交部副部長馬朝旭11日代表中國政府,赴日本駐華使館弔唁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中新社)
中國外交部副部長馬朝旭11日赴日本駐華使館弔唁,代表中國政府就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因遇刺而不幸離世表示哀悼。作爲曾經訪問過中國的日本領導人,安倍過世會對未來的中日關係造成什麼影響?大陸學者盧昊分析,安倍的「政治遺產」不可能完全左右日本的政治現實。
中國社科院日本所綜合戰略室副主任盧昊認爲,在外交與安全政策領域,安倍探索日本「戰略主體性」、「能動性」的主張將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繼續發揮指導作用。但其中過激的成分,例如日本單獨擁有或與美國共用核軍力、大幅提升日本攻擊性軍事能力等,短期內不會成爲政策現實。
盧昊表示,在臺灣問題上,安倍所宣揚的美日軍事介入「聯防颱灣」等主張,更難以成爲日本的現實政策。在對朝鮮半島、對俄外交上,現任政府也在尋求改變安倍以往的思路,以適應當前形勢的變化。而在當前俄烏衝突背景下,日本藉助國際危機推動國內戰略轉型、擴大對外戰略影響的做法,顯然有安倍時代的影子。
盧昊指出,面臨國際秩序變革與國家戰略轉型時,日本的具體應對措施不會一成不變,安倍「政治遺產」中非理性、非建設性、非可持續性的內容,終將被捨棄並遺忘。
此外,日本政府今後的經濟政策將對中日經貿關係產生什麼影響?《環球時報》引述日本企業中國研究院執行院長陳言分析,過去爲了和安倍比「誰對中國更狠」,現任首相岸田文雄喊了很多沒用的口號。安倍去世後,岸田今後將不太會受到黨內保守勢力的掣肘,在經濟政策方面將採取更爲自主的態度立場。
陳言指出,目前日本對美國、歐盟的貿易都沒有擴大餘地,只有對華貿易還有繼續擴大的空間,因此岸田將更加重視對華經貿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