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首枚微重力返回式科學實驗衞星 今成功發射

中國首枚微重力返回式科學實驗衞星「實踐十號」,6日凌晨1時許成功發射升空,預計利用太空中微重力環境完成19項科學實驗。(中新網)

中國首枚微重力返回式科學實驗衞星「實踐十號」,今日凌晨1時許成功發射升空,設計壽命爲15日,預計利用太空中微重力環境完成19項科學實驗,目標是研究、揭示微重力條件和空間輻射條件下物質運動及生命活動的規律,並取得創新科技成果。回收艙之後將在內蒙古四子王旗着陸。

據新華社報導,19項科學實驗涉及微重力流體物理、微重力燃燒、空間材料科學、空間輻射效應、重力生物效應、空間生物技術6大領域。其中,8項流體物理和燃燒實驗在留軌艙內進行,另外11項科學實驗在回收艙進行。

「實踐十號」衛星工程首席科學家胡文瑞表示,「微重力」就是俗稱的「失重」。衛星發射到太空並圍繞地球作週期運動時,地球引力與衛星運動時產生的慣性離心力相平衡,來自地球的重力被抵消,從而在太空艙中產生「微重力」環境。微重力環境對科學家來說是寶貴的研究資源。

「實踐十號」是中國空間科學首批實驗衞星中,唯一的返回式衞星,亦是單次實驗最多項目的衞星。科學應用系統總設計師康琦指出,實踐十號衛星主要有兩個創新點。

一是全部專案均以微重力科學和空間生命研究爲課題,多項科學實驗在國際上是首次開展,包括哺乳動物胚胎髮育研究、對顆粒團簇行爲進行系統空間實驗。

其次是在返回式衛星上首次引入流體迴路技術,解決返回艙熱控問題,如空間材料實驗設備(溫度長期保持在700度附近)和生命科學實驗設備(溫度長期保持在36度左右)同處返回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