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企入股德國漢堡港協定 波折近2年終簽署

陸企入股德國漢堡港協定波折近2年簽署。(澎湃新聞)

中企入股德國漢堡港的交易歷經兩年波折,塵埃落定。漢堡港口與物流股份公司(HHLA)當地時間19日發佈聲明稱,在完成最終投資審查程序後,該公司與中遠海運港口有限公司(CSPL)就漢堡港「福地」(Tollerort)貨櫃碼頭(CTT)簽署了最終股權收購協定。

據協議,中遠海運港口有限公司將收購漢堡港「福地」貨櫃碼頭24.99%的少數股權,「福地」貨櫃碼頭將成爲中遠海運集團(COSCO)處理亞洲和歐洲之間貨物運輸的首選靠泊碼頭。

聲明還稱,這項合作加強了漢堡作爲北海和波羅的海地區物流中心的地位,還鞏固了德國的工業國家地位。

觀察者網報導,這項交易最終能夠達成實屬不易。2021年9月,漢堡港口與物流公司宣佈,中遠海運港口將獲得漢堡港「福地」貨櫃碼頭35%的權益,作價爲6500萬歐元。

但此後,德國政府內部對於該交易經歷了反覆「拉鋸」。

漢堡港是德國最大海港,也是歐洲第三大海港,對德國經濟具有凸出的重要性,而中國是該港口最大的貿易伙伴。而中遠海運港口在全球37個港口投資了46個碼頭,共營運367個泊位。

有德媒曾描述,漢堡港將會是中遠在歐洲佈局的「最後一個環節」。除了海上航線,漢堡也是「一帶一路」中歐陸運的一個重要節點。漢堡港官網介紹,2021年漢堡與中國逾25個目的地之間鐵路運輸量,較前一年強勢增長51%。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正值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強訪問德國之際。

6月19日下午,李強在柏林同德國工商界代表座談交流時表示,中方理解各方都有自己的安全關切,重要的是如何合理界定和防範風險。如果處理不當,將風險擴大化,只會造成更多和更大的問題。

李強強調,企業對風險的感受最直接、最敏銳,知道如何規避和應對,應該把防風險的主導權還給企業。防風險和合作不是對立的,不合作纔是最大的風險,不發展纔是最大的不安全。經濟全球化使世界經濟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應該辯證看待依賴問題,不能人爲誇大「依賴」,甚至把相互依存與不安全簡單畫等號。對於一些具體問題要具體分析,各方完全可以通過協商合作,共同防範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