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歐電動車關稅談判將攤牌 路透分析:陸企將面臨重擊!

中歐電動車關稅談判進入最後一刻,路透:陸企將面臨重擊。(新華社)

在歐盟對中國電動車徵收臨時額外反補貼進口關稅的決定於7月4日就要啓動之際,中國的電動車廠商正準備應對數十億美元的新成本。美國之音引述路透3日分析,預計這將減緩中國電動車在歐洲的擴張,陸企將面臨重擊。

報導稱,儘管雙方仍在進行最後的努力試圖達成一項交易,但是目前看來,歐盟開始對中國進口電動車徵收最高達37.6%額外關稅,以防止經政府補貼的中國電動車在歐洲市場氾濫不可避免。

不過,景行慧動(AutoXing)的創始人邢磊(Lei Xing)分析說,「中國品牌的電動車將持續涌入歐洲,像從每小時80公里減速到60公里或更慢,但是不會停下來。」

中國和歐盟自上週以來,一直就歐盟對中國進口電動車徵收額外關稅進行最後的談判。北京否認中國的電動車受到不公平的補貼。北京和歐洲一些汽車廠商都希望歐盟取消對中國電動車徵收額外關稅。

報導稱,歐盟一些國家在是否支持對中國製造的電動車徵收額外關稅上立場不穩,突顯了歐盟在其最大的貿易糾紛案中爭取支持所面臨的挑戰。如果代表歐盟65%人口的至少15個歐盟國家反對徵收關稅,那定於今年11月最後落實的額外關稅將被擱置。

電動車業內人士說,歐洲和中國都有理由推動達成一項交易,以避免對中國電動車製造商造成數以十億美元計的額外支出。

「我認爲,歐洲目前在推動的激勵方式是讓中國公司考慮將它們的一些生產能力移至歐洲地區,以避免這些關稅。」拓商務諮詢有限公司(Automobility Ltd)創建人和CEO羅威(Bill Russo)分析,「立即的影響是,它將迫使那些利用中國製造的出口產品作爲它們商業模式的公司,重新考慮這一戰略,更多在當地建廠或一些產能移至中國國外,靠近它們服務的市場。」

報導稱,根據統計,中國的電動車成本比歐洲電動車有30%的成本優勢,2023年擁有歐洲電動車19%的市佔率,高於2022年的16%。

一些中國電動車廠商已經開始將生產移向歐洲。大陸國有控股的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Chery Automobile Co., Ltd.)已經同西班牙的電動車廠商簽署協議,建立該公司在歐洲的第一個合資製造設施。從出口量來講,奇瑞是中國最大的電動車廠商。作爲特斯拉最大競爭對手的比亞迪(BYD)也在匈牙利建設其在歐洲的第一個生產基地。

然而,對於一些中國電動車廠商來說,因爲在中國國內更廉價和效率更高的供應鏈,以及在歐洲的市場銷售過低不值得建廠,並不是所有的中國電動車廠商都有強烈的在歐洲設廠的商業動機。

上海「汽車前瞻」(Automotive Foresight)的創建人張豫(Yale Zhang)分析,中國電動車廠商最簡單的迴應是提升在歐洲市場電動車的價格。「你不得不重新定價,那將肯定影響銷售。」

報導稱,根據對歐盟各國政府一項非正式的民調,歐盟多數國家仍在評估升級與中國貿易爭端的利弊。這項議題在未來幾周內將交付歐盟成員國進行諮詢性表決。這將是對歐盟有關對中國電動車徵收反補貼關稅這一重大行動支持度的第一個正式考驗。

歐盟在沒有行業提出抱怨的情況下,主動採取對中國進口電動車進行反補貼調查,這是歐盟首次這樣做。作爲歐盟中最大經濟體的德國,由於德國汽車廠商2023年三分之一的銷售源自中國市場,因此希望能阻止歐盟的額外關稅。而法國則是最堅定支持的國家之一。

目前,佔歐盟人口40%的法國、義大利和西班牙都表示支持歐盟的額外關稅決定。西班牙經濟部在一個聲明中說,如果歐洲的公司受到傷害,不能在平等條件下競爭,歐洲必須要保護自身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