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能涌動大灣區:打造“科技力+市場化”發展模式,跨區域協作引領“綠色變革”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馮玉怡 陽江報道

長期以來,在以煤炭和煤電作爲主體能源的時代,經濟大省廣東面臨着能源消費緊張而資源短缺的問題。

這些年,廣東一直在探索破解傳統能源依賴、轉型新興能源的新路徑。科技創新和市場化是廣東能源“綠色變革”的兩張王牌。廣東推動產業科技互促雙強,提前謀劃佈局和加快推進新能源產業,利用超前的綠色能源科技創新,以及結合粵港澳大灣區和“一核一帶一區”發展戰略,爲新能源產業發展尋找有利的政策和市場環境。

11月16日,2024大灣區科學論壇綠能產業科技創新分論壇在廣東第一電力能源大市陽江舉行,這也是大灣區科學論壇舉辦以來首屆聚焦綠能產業科技創新的分論壇。全球綠能產業頂尖智慧共聚於此,共商綠色發展大計。而此次綠能產業科技創新分論壇的舉辦地陽江,正是廣東乃至中國經濟綠色轉型的一個縮影。

論壇活動上,十四屆全國政協副主席、大灣區科學論壇戰略諮詢委員會主任樑振英表示,陽江在大灣區綠色低碳發展中承擔着重要的角色,近年來在綠色能源領域呈現出蓬勃的發展態勢,正朝着“綠能之都”的目標穩步邁進。同時,陽江也積極推動與大灣區科技交流對接,如推動陽江海上風電實驗室與香港理工大學成立聯合研究中心,促進在海上風電領域的學術及科研交流等。在粵港澳大灣區的協同推動下,將不斷深化和推廣陽江的綠色發展經驗,擦亮藍色海洋名片,積極助力大灣區的綠色低碳發展。

廣東綠源多點開花

綠色能源包括風能、太陽能、新型儲能、氫能、智能電網、核能、天然氣及其水合物、生物質能、地熱能、海洋能等多個領域。

當前,廣東省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實現規模化應用,核電裝機規模、天然氣儲備能力全國領先,以陽江等市爲代表的海上風電亦進入快速發展通道。

數據顯示,在國內,2023年風電裝機總容量在全國累計發電佔比達到15.1%,其中海上風電裝機規模已到達37.7 GW,居世界首位。2023年中國新增吊裝海上風電機組748臺,主要分佈在廣東,佔比40.5%,而陽江的海上風電裝機量佔據廣東半壁江山。

在新型儲能方面,2023年廣東新增新型儲能裝機89萬千瓦,累計裝機規模達到160萬千瓦。預計到2025年,全省新型儲能產業營業收入達到6000億元,裝機規模達到300萬千瓦。

廣東省風力發電機組、逆變器、高效太陽能電池和集熱器、氫燃料電池電堆等研發製造處於全國領先地位,氫能利用、儲能技術、充電樁和智能電網建設位居全國前列。

繼光伏、風電和電動汽車後,氫能成爲全球競技新風口。廣東的氫能行業推廣早、偏向市場驅動。2021年,廣東入選首批國家級燃料電池汽車示範應用試點。截至2022年底,廣東省累計推廣燃料電池汽車超3300輛,建成加氫站53座,車輛推廣和加氫站建設數量均居全國第一。

在分論壇的海絲對話環節,香港科技大學(廣州)訪問教授、武漢大學氣候變化與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中國世界經濟學會副會長齊紹洲從成本的角度分析,到2030年太陽能發電、光伏發電、海上風電、陸上風電等4大類新能源的全生命週期平均成本都將接近或者低於當前化石能源的成本下限,當前是一個非常好的機遇。

在競逐綠能新賽道上,廣東還可以向更多前沿方向延伸觸角,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

例如,中國聯通集團公司大數據首席科學家範濟安認爲,在當前人工智能大數據蓬勃發展的當下,如何把電力變成算力,提供給下游需求方,擁有着一個更爲廣闊的市場前景,值得期待。

“綠能之都” 加速“融灣”

國內首個百萬千瓦級海上風電場——三峽陽江沙扒海上風電場建成投產,全球首臺抗颱風型漂浮式海上風電機組落戶陽江,國內首批、廣東省首個近海深水區華電青洲三海上風電項目併網發電……

陽江是廣東第一電力能源大市,目前廣東每使用10度電就有1度是陽江提供,“世界風電看中國,海上風電看陽江”正成爲業內共識。

發展綠能產業,陽江有其獨特的規模優勢。陽江海域面積1.23萬平方公里,海岸(島)線總長466.82公里,風力、洋流條件優越,各類能源規模化開發潛力巨大,特別是海上風電,規劃總裝機容量超4000萬千瓦,已併網裝機容量500萬千瓦,約佔全國的七分之一、廣東的“半壁江山”,在建裝機容量居全國第一。

正因陽江海上風能資源“天賦異稟”,這裡成爲衆多專家學者、知名企業關注的綠能高地。

談起爲何會將院士工作站落戶陽江,中國工程院院士、三峽新能源陽江發電有限公司廣東省院士工作站站長張小曳說:“當時我們看到了陽江的綠能產業示範園,看到了陽江對我們的邀請,看到了陽江的海上風電,這就是落戶陽江的原因。”

目前,陽江正推進建設綠能產業示範區,吸引了全國優質的企業落戶。同時,陽江率先探索綠能直供,發展新型儲能,並籌備建設虛擬電廠,這有利於當地形成綠色網絡,更好保障綠電的消納,形成有陽江特色的發展路徑。

陽江市委副書記、市長餘金富在論壇活動上作城市推薦時表示,陽江有完備的產業鏈條。高標準規劃建設7.4平方公里的風電裝備製造產業基地,是國內產業鏈最完整、配套最齊全的風電裝備產業集羣之一,同步打造面向全球的海上風電母港等“一港四中心”和中國(陽江)儲能裝備製造產業園,初步建成了涵蓋能源開發與儲存、裝備製造、研發設計、檢測認證、運維管理、綜合服務的全產業鏈生態體系,爲綠能企業發展壯大提供全方位、全週期服務。

當前,陽江已形成了涵蓋整機、葉片、塔筒製造等風電裝備製造完整產業鏈,並初步構建了集資源開發、裝備製造、研發設計、檢測認證、運維管理、綜合服務於一體的風電全產業鏈生態體系,世界級風電產業基地正集聚成形,千億級產業已現雛形,對當地金融機構更好賦能地方產業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歐洲人文和自然科學院院士、香港工程院院士劉錦茂先生在接受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採訪時表示,未來新能源新材料的發展趨勢會向小型化與精細化的方向發展,利用納米等先進材料,不斷提升材料的密度、強度等性能,同時儘量減少與碳相關的材料成分。他透露:“廣東超過一半的新能源風機葉片都集中在陽江,我們希望在陽江成立風電葉片回收實驗室,深化對風電葉片回收技術的研發與創新,促進研究成果在陽江轉化與應用,形成完整產業鏈閉環。”

在此次分論壇活動上,兩位院士團隊領銜的重大科技合作項目,以及總投資578億元的17個產業招商項目簽約落地,打造“綠能產業科創匯客廳”這一常態化、國際化活動平臺。

而在不久前,陽江在一場北京的產業招商推介會上,就吸引了中國華電集團有限公司、中國華能集團有限公司、中節能風力發電股份有限公司等500多名北京及周邊地區的領軍企業代表參會,共達成簽約項目29個,投資總額666.35億元,涉及綠能儲能、裝備製造、海上光伏融合等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