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民衆恐慌醫院擠爆 醫護訴苦:1人劈開3個都不夠用

大陸各地正在經歷感染人數急增、醫療系統擠兌等陣痛,基層醫療機構面臨巨大壓力,不少醫護人員更被迫帶病堅守崗位。(圖/中新社)

在大幅放開防疫限制措施後,大陸各地正在經歷感染人數急增、醫療系統擠兌等陣痛,基層社區醫療機構面臨巨大壓力,不少醫護人員被迫「輕傷不下火線」,帶病堅守崗位,廣州有醫生更直言:「1個人劈成3個人都不夠用」。然而,這只是放鬆防疫措施僅一週時間所出現的現象。

香港《經濟日報》報導說,大陸經歷長期防控後,快篩陽性患者在感染初期難免會有慌恐情緒,使醫院的電話頻繁被打爆。《北京青年報》指出,廣州市越秀區的一位社區醫生說,他不僅要負責「追陽」的任務,還承擔着接種疫苗、特殊病人監測等工作,「有時候覺得,1個人劈成3個都不夠用。」

面對新的變化,社區醫生們也在嘗試各種方法來應對,廣州市黃埔區社區醫生鄧天在接聽陽性者電話時直言:「感染也不用擔心,該吃飯吃飯。」他甚至勸說來電者不要隨意去測抗原:「不要去天天測抗原,這個病毒現在都沒甚麼致病力了,你感染也無所謂,聽明白了嗎?」

報導指出,開建不久的方艙醫院已陸續取消,治療壓力轉移到基層社區醫院。鄧天說:「政策調整以後,基層的工作壓力越來越大。」他感受到的首要問題就是居民比較恐慌,他的手機24小時不間斷地接到抗原陽性的居民電話,即使沒有症狀大家也想求助社區醫院,大部分電話打來都要求做單管核酸,總想證明自己還是陰性。

對於一般陽性居家患者,出現發燒等症狀,社區醫生們會建議居家先服用退燒藥,真正讓社區醫生們緊張的還是一些「特殊人羣」就醫的情況。在幫助急需就醫的病例對接醫院未果的情況下,社區醫院就會做主,直接開車將病人送到了最近的定點醫院。

廣州海珠區社區醫生杜鵑,專門負責轄區內陽性居家人員中的「特殊人羣」,據她介紹,在江海街道包括老人、孩子、孕婦以及需要做透析的陽性「特殊人羣」,加起來有300人左右。

按照輕重緩急的程度,杜鵑醫生以3天1次至1天1次的頻率上門問診這些特殊病患,忙的時候一天要上門十幾戶,這些患者出現危及生命的症狀時,比如冠心病、腦血管疾病、突然嘔吐,昏迷不醒……杜娟的職責是對他們及時搶救並協助患者家屬撥打120,情況嚴重的,社區醫院會聯繫衛健委開闢綠色就醫通道。

但目前打通120緊急電話並不容易。杜娟試過在6點半左右接到一個病例電話,她到場後爲暈倒的老人的吊鹽水,同事開始呼叫120,但打過去一直佔線,一直等到8點,120救護車才趕到,「特別難呼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