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敬民/政府打炒房誰害的? 3大事件惹衆怒!
▲央行總裁本月初祭出鐵腕打房,其實來自累積已久的民怨。(圖/記者李毓康攝)
果不其然,政府還是決定出手打房了,繼2016年的房地合一稅之後,央行鐵腕祭出4大大房措施,從選擇性信用管制來限制貸款成數,希望打壓過熱的炒房氣氛,不過爲何在今年底開始打房?其實都是民怨的累積,而我認爲有3件關鍵的事件促成了這次的打房措施。
首先就是今年的520小英總統就職當天,內政部次長花敬羣一番「囤房稅無效且無理」的發文直接引爆了民團怒氣,特別是居住正義改革聯盟更是痛批花敬羣「換了位置就換了腦袋」,認爲住宅乃是生活必需品,很多人辛苦一輩子仍買不起一間房,政府不應放任高資產階級囤房。
▲內政部次長花敬羣在520當天發文指囤房稅無效也無理,直接引爆民團怒氣。(圖/記者屠惠剛攝)
我想花次長的發文就是今年打房的濫觴,特別今年從5月中起臺灣的房市就恢復熱絡交易,房價沒有因爲年初的新冠肺炎下滑不說,反而還節節攀高,這讓許多買不起房的民衆怨聲載道,手中握有多筆房產的富人階級自然是眼中釘,這些年逐漸累積的民怨也開始明顯升高,最終形成龐大壓力讓政府不得不出手打房。
今年會打房的第2個關鍵因素,就是新竹出現投資客炒房的新聞,從房地合一稅制實施後的這幾年,其實少有投資客炒房的消息出現在新聞媒體上,其實並不是沒有發生,只不過投資客不會那麼明目張膽地炒作。但今年10月下旬新竹有建案出現漏夜排隊的現象,而且光是排的那個位置據傳就要價15~20萬元。
這件事着實讓大家開了眼界,過去我們都以爲從房地產不法獲利的炒作那張紅色的預約單,想不到更早在拿到紅單之前就有人先向欲購屋的民衆收取這種服務費,1張號碼牌、1個板凳、1個位置,就可以賺到一般民衆3~4個月的薪水,貧窮真的限制了大家的想像。
而這件事原本是在當地的社羣媒體羣組裡傳閱,但當新聞媒體報導之後更是引發民衆的怒火,民衆心想:我辛辛苦苦上班快半年賺的薪水,你竟然排隊排個2~3天就賺到,這種投機歪風是可忍孰不可忍!也逼得建商、代銷跳出來澄清說尚未開賣,排隊行爲與該建案無關。
所以我們也可以說,新聞媒體的大篇幅報導,也是讓央行不得不在今年尾聲祭出打房措施的重要助力。
然而事情會發生都有遠因、近因以及導火線,今年打房的導火線就是10月下旬有疑似未取得建照的建案竟銷售,甚至還把大把現金搬出來攤在桌上給大家看,這下徹底激怒買不起、買不到房子的民衆。
至此內政部也不能再對民怨視而不見,而是乎10月底立馬來個聯合大稽查,針對一些推案量大的上市公司、未取得建照就開賣的建案,以及部分造成社會觀感不佳的案子進行調查,11月下旬更加入公平交易委員會,無預警進行第2次聯合大稽查,更對炒作的網紅祭出120萬元的罰單。
這3件事讓民怨沸騰到頂點,也纔有本月7日央行無預警祭出選擇性信用管制措施,雖然很多人認爲高資產族羣買房本來貸款成數就不多,司法人要購置住宅也可以用人頭方式,甚至建案可以合作買地,打房手段未必有效,但我認爲這次的打房措施多少遏制了近期的炒房歪風,尤其各地建案現場多感受到投資客退場,也是央行打房的最主要目的。
此外,這波累積的民怨也爲接下來的「實價登錄2.0」鋪好路,誰站出來阻擋恐怕就會成爲箭靶,在民氣可用的狀態下我想通過的機會很高,不過假使相關既得利益團體還是能把實登2.0壓下不通過,那我想未來要再通過的機會也不大了。
►陸敬民小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