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港觀盤-企業憑藉競爭力脫穎而出將是常態
上證綜合指數上週拉回687.99點,跌幅13.32%,創業板指數跌幅14.99%,是中國去年牛市以來跌幅最大的1周。一般認爲監管層嚴查場外配資、打新約凍結5兆人民幣資金、上市公司高管套現是主要原因。
但上週末、本週初海外資金通過滬股通單日使用額度爲滬港通開通以來第2、第3高表現,連續2天交易日累計淨流入148.7億元人民幣(下同)。顯現國外機構法人亦趁急跌進場佈局。
整體來看,中國牛市並未改變,但在大漲1年後,瘋牛變成慢牛、蓄積下一步的能量也是合理,更重要的是齊漲齊跌之後,企業憑藉競爭力脫穎而出纔是常態。
從獲利表現來看,中國財政部發布前5月國有企業利潤總額9,237.5億元,年減3.3%。但相對前4月年減5.7%來看,減幅已有趨緩。主要原因有原油等高成本庫存逐步消化、地方國有企業利潤今年首次出現年增長、交通、電子等行業利潤增幅持續上升。
若以中國股市此波表現強勁的軟體業來看,前4月軟體和資訊技術服務業實現利潤總額1,341億元,年增長11.5%,低於去年同期年增率22.5%,但與第1季累計年增率9.1%相比已有所回升,顯見中國宏觀經濟表現可望轉趨穩健。
中國官方也持續推動穩經濟措施,繼5月份披露4,600億元基建項目之後,中國國家發改委又陸續公佈武漢、長春城市軌道交通專案、北京首都機場相關改造工程等,累計6月份已批覆金額總計2,576億元。除了各地的城市軌道交通外,區域發展還有「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等,中國基礎建設還有持續提升空間。
另外,近期國務院會議中提到的農村電網升級和糧食倉儲設施、城鎮污水處理、水利以及中西部鐵路建設等等,也是社會進步、穩經濟政策發力之處。
中國此輪牛市主要憑恃仍在政策面的改革、創新,中國領導者在兩會時提出的「互聯網+」,讓互聯網技術深化各產業、基礎設施的落後使得「互聯網+」所帶來的潛在商機更爲可觀,競爭力也可加速提升。
中國政府提出中國製造2025,使中國由製造大國朝向製造強國前進,製造業仍是中國最重要的產業,如何提升競爭力對中國的經濟影響也最大;一帶一路拓展中國在國際間影響力,也帶領中國企業走出去;國企改革使國有企業市場化,也壯大國家財務實力;提升環保重要性改善中國人民生活品質,也創造產業商機等等。
上述改革都是中國勢在必行、不得不作的改變,所帶來的蓬勃商機,也引領企業積極競逐,商機遠比穩定、成熟的市場來的長遠,但也有更多的挑戰、變數。
中國股市今年大漲以來,金融市場訊息亦多變,但這也是金融市場的本質。根據港交所表示深港通的準備工作在7月底可以完成,也相信監管機構很快會正式公佈,公佈後3-4個月可以正式開通,證監會也宣佈成立聯合小組促進A股納入MSCI進程。
所以金融市場的改革應仍按步就班進行中,中國市場重要性提升,配合中國政策的努力,外資進入中國股市的腳步也將持續擴大。
中國以國有企業爲主,對政府政策的迴應相當積極,相信在明年「十三五」計劃中將會有更明確的目標與作法。所以政府政策面上對股市來講,改革牛依然不變,真正的挑戰是計劃底定後如何落實,哪些企業可以真正受惠,不變的是企業大者恆大、強者恆強,特別是互聯網時代更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