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降溫,一批房主心態崩了
進入十一月,大家有沒有注意到,樓市的新聞似乎沒那麼熱鬧了。這其實也在預料之中,畢竟“金九銀十”一過,除了北上廣深這些一線城市還有些動靜,其他地方的樓市數據早就開始回落。最近和不少買家聊天,他們普遍反映,現在房價談不下來,房主們的心態也發生了變化。
小編在小紅書上看到一位房主分享賣房經歷,能感受到她的心痛和無奈,但房子賣出去後,她似乎也鬆了口氣。客觀來說,她賣房的決定是正確的,如果早點出手,定價上還能更主動些。很多人問小編怎麼判斷樓盤價格趨勢,這其實挺複雜的,涉及到政策影響,或者鄰居急需用錢大甩賣等因素。拋開這些,小編主要看三個指標:小區掛牌率、長期帶看和成交數據,以及和周邊樓盤的對比。如果房子沒有突出賣點,房齡快十年,租售比又低,那留着也沒太大意義。
今天還有個案例,房子在市郊,只有炒作概念,沒有實際賣點,成交價比最高點跌了四成,掛牌量還在增加,帶看和成交數據很差,小區入住率也不高。房主是低首付買的,想換成經營貸再堅持幾年,怎麼勸都沒用。
再分享兩個案例。在新一線城市,有套市區十五年房齡的房子,位置不錯,但小區短期沒成交,朋友心裡沒底,讓我幫忙估價。我研究了周邊小區,又以買家身份和中介溝通,最後得出房子合理價約250萬,而房主掛牌275萬。朋友找中介表明想買,但覺得價格高,中介當場打電話砍價,第一刀就砍到200萬,想慢慢加到225萬成交。結果房主直接火了,認爲中介惡意壓價,把所有房源都下架了。
另一個案例是年初遇到的一個學區房房主。房子掛了半年沒成交,中介每個月都告訴他又有房子成交了,但他的賣不掉,缺點一大堆。最後降到整個小區同戶型最低價520萬,帶看數量立刻增加。有天房主不在家,太太去開門,中介趁機套底價,知道夫妻倆505萬就能賣。接下來中介每次砍價都奔着500萬以內。房主受不了,拉黑中介,改出租。10月份市場回暖,他在一個小中介以515萬賣了,賠了租客2個月房租。所以提醒大家,千萬別把真實底價告訴中介,他們只想着促成交易。
樓市走到這個階段,房主對中介電話又愛又恨。我看某中介後臺的降價記錄,每套房子都是一段血淚史。現在買房想撿漏很難,缺錢的房主早就降價賣了。剩下的房源,很多房主有明確底價,因爲之前跌得太狠,折磨也夠了,所以能賣就賣,不然就租出去。這也是房子價值重新評估的階段,需要時間。對買家來說,如果還抱着上半年的心態,上來就狠砍,成交概率很低。如果真喜歡,又是剛需,小區、樓層、裝修都不錯,砍價悠着點,爭取和房主面對面談,別讓中介傳話。未來兩個月,數據還會下滑,又要熬了。下一個交易窗口期可能是春節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