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繼偉、楊偉民、江小涓、白重恩等最新發聲
中國基金報記者 馬嘉昕
12月23日,中國財富管理50人論壇2023年會(第十屆)在深圳成功舉行。據悉,本屆年會以“新發展格局下金融高質量發展之路”爲主題,邀請數十位具有影響力的政府與監管部門負責人、專家學者及業界領袖共聚一堂,共同展望前沿趨勢,探討金融高質量發展之路。
會上,全球財富管理論壇理事長、財政部原部長樓繼偉,CWM50顧問、中央財辦原副主任楊偉民,中國工業經濟學會會長、國務院原副秘書長江小涓,CWM50學術委員會主席、全國工商聯副主席、清華經管學院院長白重恩等嘉賓出席並做相關主題演講。
樓繼偉:明年赤字率最好維持在3.8%左右
在圍繞“應對全球變局挑戰,推動經濟破浪前行”爲議題的大會演講中,樓繼偉表示,按照財政政策“適度加力”的要求,明年的赤字率最好維持在3.8%左右。
樓繼偉介紹,目前全球經濟處於後疫情時代,由於疫情的管控辦法不同,財政貨幣政策力度也不同,各國經濟復甦很不均衡,全球經濟分化嚴重。同時,國際經濟的週期性錯位,在我國表現爲相對於主要發達國家復甦的週期存在一定的滯後。
“我國疫情防控採取了嚴格管控的做法,保護了人民的生命安全, 沒有采取激進的擴張性財政貨幣政策,更沒有采取向家庭和個人大規模發放現金的做法,物價的上漲壓力不大,但居民收入增長不足、就業崗位不足、信心不足,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預期轉弱,產生了疤痕效應。 ”樓繼偉稱。
他提到,剛結束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明年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後破,強化宏觀政策逆週期和跨週期調節,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積極的財政政策要適度加力、提質增效,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適度,精準有效。
“這些要求爲我們跨越週期性錯位,經濟發展穩定向好做出了全面的指導。”樓繼偉建議,明年要防止經濟滑向通貨緊縮,預期價格可以按照區間設置,比如2%-3%。“今年談到貨幣政策時已經不提名義GDP,而是實際GDP加上物價兩個指標,應該把物價最低的指標提出來。按照適度加利的要求,明年的預算赤字最好維持在3.8%左右。”
同時,針對明年財政政策如何“提質增效”,樓繼偉認爲,重點在於增加一般性支出,不必要大幅增加公共投資。並且,在財政政策方面,要繼續實施對小微企業的減稅降費。
“增加赤字規模主要是通過增加中央財政赤字,可以適度增加公共投資,但主要作用於大型企業。”樓繼偉表示,增加的財政支出更多用於階段性補貼製造業下游企業和小微企業的房租、水電,甚至可以考慮對增加就業崗位的企業提供工資補貼。“地方財政也可以適當增加赤字,更多用於償還拖欠企業的資金。”
楊偉民:擴大居民消費是發展最根本的目的
“今年以來,各地區、各部門出臺了一系列恢復和擴大消費的政策措施,目前來看,居民消費正在逐步恢復,也有力帶動了經濟回升向好。”楊偉民表示,居民消費是我們現在以及今後面臨的最大短板,既影響着當前經濟運行,也關係着長遠的長期向好。
楊偉民指出,從未來趨勢來看,出口仍然會繼續增長,但很難再提高。基礎設施建設和製造業部分領域的投資仍然會繼續增長,但很難維持過去的高增速。“消費是經濟長期持續增長最主要的需求來源,所以要建立和完善擴大居民消費的長效機制,促進居民消費更快增長。”
楊偉民認爲,建立和完善擴大居民消費的長效機制,需要在理念、政策、體制等方面做出調整和改變。首先是擴大投資,但需要有機制性的資金來源,而不能無限通過舉債來進行。
二是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佔國民收入比重,特別是當前要促進收入、就業增長之間良性循環。
三是營造有利於擴大而不是限制居民消費的政策環境。各級政策,包括各部門、各地區要把工作重心和政策更多放在居民消費上,至少放在投資同等狀態的地位上。
“比如,實行給居民讓利的金融政策,給居民減稅降費和加大轉移支付的財稅政策。對不同收入羣體實行有針對性的政策,對低收入者重在加大財政轉移支付,包括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對中等收入羣體重在不干預、不限制;對高端收入者重在擴大高端消費品和高端服務的供給。” 楊偉民解釋 道 。
四是推動結構性改革提升消費品的檔次和質量。我國總供給是大於總需求的,但是有相當一部分消費品不能滿足自己的需求,相當一部分的消費品和服務需要大量進口,有些是因爲資源不足,有些是創新不足,有些因爲體制機制或者政策供給不足。
五是推動身份證制度改革和住房制度改革,創造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的制度環境。
六是改革農村土地制度,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
七是推動行政區劃改革,減少政府行政管理支出。
江小涓:不要把外資進出解讀爲對中國有無信心
江小涓表示,在當前逆全球化、保護主義的背景下,我國在利用全球化機遇中有很多新的挑戰,但越是有挑戰、越是有困難,就越是要努力來利用好這些機遇。
江小涓指出,近年來經濟全球化雖有波折,但總體仍在繼續前行,一些重要指標在向好,如全球貿易佔全球GDP的比值在繼續上升,大型跨國公司等所代表的全球分工仍在繼續深化。
針對近年來外界對外資進出中國市場的關注,江小涓表示,這是跨國公司一個長期的調整過程,背後原因很多,要理性看待。
其一,國內產業競爭力的提升。現在一些跨國公司要與中國國內頭部企業競爭並不容易。她進一步舉例稱,從歷史發展上看,20世紀90年代,在華跨國公司就有過一些調整,如日本和美國幾大家用電器品牌,都在市場競爭和變化中逐步調整在華市場佈局。另外,早期跨國公司看重的是中國的低成本勞動力,現在他們重視的因素正在發生變化,並根據變化作調整。
其二,從國際大環境看, 江小涓指出,受近年來國際環境不確定性影響,跨國公司爲了降低風險而調整全球業務佈局。但要具體地看,跨國公司因何調整,是否真的離開。
“事實上,不少跨國公司在比較中還是感受到了中國市場的綜合優勢。”江小涓指出,今年以來,跨國公司高管紛紛來華尋求合作就是向市場釋放了一個明顯信號。
此外,江小涓還強調,近年來,中國在不斷改善營商環境,包括縮小外資准入負面清單,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投資環境等,讓外資有一個穩定預期。“總的來看,不要把外資的進進出出解讀爲對中國有信心還是沒有信心的表現,它是發展階段變化的一個調整。”
白重恩:三類原因導致地方財政不平衡,應區別應對
在會議上,白重恩表示,可以將地方財政不平衡的來源分爲三類,一是在剛性的制度背景下,地方政府沒有自由裁量權;二是地方政府有自由裁量權,可能道德風險、委託代理人等問題較爲嚴重;三是一些突發事件影響地方政府的財力。
同時,白重恩還指出,第一種情況需要改變規則優化制度,使制度能夠與財政可持續發展相吻合;第二種情況可能要把政府與企業職能分離,同時避免專項債資金用途泛化;第三種情況,當地方沒有財力時,該短缺問題不是地方政府行爲造成的,應由更有財力的一方承擔。
編輯:小茉
審覈:許聞
版權聲明
《中國基金報》對本平臺所刊載的原創內容享有著作權,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授權轉載合作聯繫人:於先生(電話:0755-82468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