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隱路新建雨水管道 安裝市區最大頂管!桂林城市主幹道短時積水點治理工程有序推進→

近日,桂林市老城區積水點治理項目二期工程正有序推進。龍隱路作爲重要治理點,正新建雨水管道,增加排水口。項目採用了非開挖頂管技術,安裝內徑1.8米排水管,這也是市區地下雨水管道中的最大頂管。

現場:已完成3個工作井建設

11月6日上午,龍隱路上(輔星路口—桂海碑林博物館路口)機器轟鳴,十來個工人正在有序施工。記者看到,施工區域被綠色圍擋圍住,並張貼藍色施工告示牌。施工告示牌上顯示,該項目施工時間將於今年12月17日截止。

記者看到,該施工區域有三個工作井,工作井之間間隔約100米。工作井內壁已用鋼筋混凝土澆築。其中,靠近桂海碑林博物館門口的工作井內有地下水滲出,另外兩個工作井均有紅色吊機在開展作業。旁邊放置有多個混凝土澆灌成的排水管。

在現場施工的工人朱師傅介紹,目前三個工作井已完成開挖,準備將井裡的水抽乾,再用吊機把管道放進工作井,通過液壓千斤頂,把內徑1.8米的管道一個個頂進去。

內徑1.8米的排水管道。

桂林市排水工程管理處相關負責人介紹說,爲解決會仙路口積水點,龍隱路新建雨水管道,修建區域從輔星路口到桂海碑林博物館路口,全長370米。“原來已經安裝有1米寬的雨水排水溝了,如今再增加一個內徑1.8米的排水管,完工後會有兩個排水管溝,共有2.8米寬的排水口,將把這個片區的雨水更加快速地排到小東江。” 桂林市排水工程管理處相關負責人說。

採用非開挖頂管技術 安裝內徑1.8米排水管

記者看到,因佔道施工,施工區域前後的路面都設置了安全提醒。公交龍隱橋站臨時取消,臨時公交站距離斑馬線處80米。電動自行車道也臨時安排在人行道上。

桂林市排水工程管理處相關負責人介紹,因施工區域地處於鬧市,爲不影響行人通行而採用非開挖技術,無需大面積挖開地面展開施工作業。施工中,只需要開挖工作井,通過工作井來完成排水管的安裝鋪設,用到了頂管技術。

龍隱路上的施工現場。

桂林建昌建設有限公司是本次項目的施工單位。該公司項目負責人樑先生介紹,頂管技術在工作坑內利用頂進設備產生的頂力,將管道按設計的坡度頂入土中。這種技術具有許多優點,如減少對城市建築物的破壞、避免道路交通堵塞、保護環境等。

該項目的工作井可以完整放入長2.5米、內徑1.8米的排水管道,還可以放入液壓千斤頂。管節下到坑內,用液壓千斤頂頂入土體。管節前有“機頭”導進,千斤頂後有後座支撐。接口在頂進操作中完成,不斷重複頂進接管工序,直至完成所有管節安裝。每個工作井能頂長度100米左右的管道,因此設置了3個工作井。“把管道頂入泥土中,還需要工人把泥土清理出來。”樑經理介紹。

桂林市排水工程管理處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全市排水管頂管管道的內徑在0.8米—1.2米之間,而龍隱路本次安裝內徑1.8米的排水管,可以說是全市最大的頂管。排水管的安裝成本約9000元/米,後期使用期限內基本不用維護。

樑經理介紹,竣工後,工作井的坑位無需覆土,可改建成檢查井。

排水速度約是原來2.5倍 解決附近片區內澇問題

10月30日,桂林市排水工程管理處相關負責人、施工方、監理、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等多方現場勘察,發現靠近桂海碑林博物館的工作井處,分佈着岩石,位於路面以下6.23米深,這意味着施工難度加大。“如果是泥土、沙石,都可以快速解決,如今遇到岩石,那就得采用碎石技術,成本也會增加。”桂林市排水工程管理處相關負責人說。經過多方商量後,當前正採用人工機械破石的技術來開展作業,同步安裝頂管技術中需要的導軌及後座,預計11月8日開始實施頂管作業,三個工作井同步進行。

桂林市排水工程管理處相關負責人介紹,桂林市老城區積水點治理項目二期工程建設內容有排水管網改造、泵站及中控室升級改造等。主要涵蓋桂林市七星區、象山區、秀峰區、疊彩區4個城區16個積水點治理,敷設管道總長8872米,改造邊溝蓋板5318米,提升改造15座排水泵站及1處泵站中控室,配套建設灌渠清淤、管線遷移、綠化工程等。

桂林市排水工程管理處相關工作人員表示,本次在龍隱路增加了內徑1.8米的排水管,完工後片區的排水速度是原來的2.5倍左右。新增的排水口將排入小東江,將解決會仙路口、七星公園片區內澇問題。

來源|桂林晚報(記者韋彥青)

桂林日報社新媒體運營部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