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伯強:五千字詳解當下能源形勢!

*本站研究局稿件未經同意禁止一切媒體轉載,包括友商,本文不構成投資決策。

林伯強(中國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長)

本站研究局全新欄目“C位觀察”專訪中國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長林伯強,抖音搜索關注“C位觀察”官方賬號看更多

60s要點速讀:

1、資本市場對整個新能源板塊的支持很明顯,因爲整個板塊的市盈率都很高,說明資本市場是看好的。由於有政府的支持、資本市場的支持,哪怕說新能源掙錢的能力不是特別強,資金問題也不是很大。

2、今後新能源企業需要真本事,因爲當國有大型的車企、能源企業開始進行轉型,這個競爭跟以前的競爭相比那真的是不一樣的,這些都是有實力、有資金的企業。

3、充足穩定的供應纔是最大的能源安全。如果我們做到低碳了,但無法提供穩定充足的供應,那仍然是不安全的。

正文:

俄烏衝突以來,全球能源格局正在發生較大的變化。目前我們能看到,歐盟着急着怎麼替代俄羅斯,但大家應該能感覺到,中國市場受到的影響不大。俄烏衝突對能源的供應鏈產生了長效打擊,去年國內出現過能源短缺的狀況,我們的產能肯定是夠的,之所以會導致短缺,就是去年的油氣價格、煤炭價格大幅度上漲,因爲疫情把供應鏈打亂了,導致後來供需的時空錯配,於是價格大幅度上漲。

我們本以爲供應鏈在今年會慢慢修復,今年的油價、氣價和煤炭的價格應該會有比較大幅度的下降,回到我們可以接受的範圍,比如石油在六七十元左右。但事實不是這樣,俄烏衝突爆發後,對供應鏈又進行了一次打擊,這次打擊的持續性就比疫情衝擊更嚴重。

歐盟油氣要脫離俄羅斯,目前看來是一個大概率事件。我們都知道歐盟的油氣供應,俄羅斯的供應占了很大比例,俄羅斯顯然要重新尋找新的買家,所以又會產生供應時空的錯配,這會導致整個石油跟天然氣的市場進行一次大的切換,這個切換就是歐盟可能脫離俄羅斯,尋找新的合作伙伴;而俄羅斯方面,普京說了,要開始往東南亞、非洲賣石油。

這些說法都沒有錯,聽上去好像比較簡單,但是在現實當中衝擊會比較明顯,而且會持續。因爲俄羅斯在短期內要尋找合作伙伴並沒有那麼容易,要經過談判,還有一些基礎設施的問題,比如油氣要走管道運輸才便宜,建一條油氣運輸的管道需要多久?

歐盟要脫離俄羅斯目前看來也很難,儘管它開始發展新能源,但是新能源的發展沒有那麼快,往煤炭和核電的方向去導也只是短期的措施。歐盟包括美國在內會尋找新的市場,但這些都需要時間。

油氣價格上漲受影響比較大的應該是油氣的進口國,包括日本、中國。美國基本是淨出口,所以可以說美國這次是比較大的贏家,前期油氣價格非常低,美國的頁岩油氣受到了較大的衝擊,很多企業和投資商都破產了。現在油價已經到了120美元了,美國的頁岩油氣強勢迴歸,這樣對美國就有幾點好處。

第一它有可能可以大量出口,如果它的產量增長很快,它就可以有很強的出口能力。

第二整個市場供應鏈錯亂,會導致美國在全球供應商當中佔的比例更大、話語權會更強。

對中國來說,中國的油氣佔中國的一次能源在30%左右,所以對中國的影響看起來沒有那麼大。接下來就是在整個大變局過程中,中國如何保障能源安全,如何從俄烏衝突中吸取經驗教訓,以及怎樣去應對市場的變局和話語權更大的美國,這些是中國在整個能源戰略規劃和能源佈局方面需要考慮的問題。

從去年中國電力短缺後,政府就一直在強調能源安全。當時只是從國內角度來考慮這個問題,但俄烏衝突暴發之後,歐盟目前面臨的狀況,就使得中國必須把能源安全考慮得更周全一些。

中國的能源安全,從更加宏觀的角度講就是充足的、穩定的供應。目前中國以煤炭爲主,中國的煤炭肯定是夠用的,只要煤價跟電價之間不要出現大的問題,中國的能源供應充足應該是沒有問題的。

但中國比較大的能源問題是結構性的,可以從中長期和短中期分開討論,因爲它面臨的安全問題是不一樣的。

先從短週期說起,我認爲中國的能源安全從結構上講,主要是石油的安全問題。目前我們對外依存是73%左右,也就是說如果國外的石油斷供,我們就會喪失73%的供應。雖然目前看不到,我們都不覺得會有這樣的風險。但俄烏衝突也說明了一個問題:歐盟以前也覺得都能買到,但是它們目前面臨的問題就非常大,能源短缺、物價上漲、通貨膨脹上漲,這些疊加在一起,對歐盟的經濟復甦會有很大影響,包括滯脹的問題,這些都有可能出現。

當心斷供!中國石油73%的供應要靠國外(來源:本站研究局)

目前中國從短中期來講面臨一個任務,就是如何通過電動汽車替代石油,把對石油的對外依存度往下壓。電動汽車屬於新能源系統中的一部分,新能源系統其實是保證中國今後能源安全以及石油可替代的基本保障。

新能源系統包括幾個方面:風電、光伏、儲能、氫能、電動汽車,再加上碳捕獲和封存利用,我們通常稱爲CCUS,它是一個系統,是互相聯在一起的。今後電動汽車要說自己是低碳的,必須跟新能源連結在一起。氫能也是如此。

水電和核電,中國水電受到潛能限制,發展空間不會很大。核電主要是安全問題,天花板比較低,所以清潔能源方面主要是風電和光伏。電動汽車跟風電、光伏結合是必須的。如果從安全的角度講,中國要大力發展的肯定是風電跟光伏,因爲它是本土的,不是進口的,是低碳的,既可以滿足中國的能源安全問題,也同時可以解決低碳發展的問題。

所以短中期中國的能源安全主要還是通過發展清潔能源,大規模發展電動汽車,把石油替代做得好一些,能夠把石油對外依存降得低一點。這是短中期保障能源安全。

中長期面臨的又是另外一個安全問題,到那時候,剛纔所說的石油對外依存應該都不是大問題了,爲什麼?因爲中長期以後我們的風電、光伏肯定會做得很大,電動汽車的規模也會很大,那個時候石油消費、煤炭消費還有燃油車的消費量都會逐步下降。但這個時候我們面臨的是另一個安全問題,就是能源穩定供應的問題。

根據測算,目前風電、光伏在一次能源當中大概佔5%左右,到2060年,我們覺得碳中和起碼能做到風電、光伏在65%到70%之間。到那時會出現兩個情景,一是穩定變得非常重要,怎麼保證不穩定的風電、光伏,經過數字化、智能化、儲能或者氫能,使得它的供應穩定,這變成一個巨大挑戰。

充足穩定的供應纔是最大的能源安全。如果我們做到低碳了,但無法提供穩定充足的供應,那仍然是不安全的。比如說以廈門爲例,廈門目前依靠風電、光伏發電大概有5%—6%左右,這樣我們就不太擔心,因爲風電、太陽沒有了,其他的能源多發一點電就夠了,它可以彌補,所以我們現在對儲能的要求並沒有很高。

但在未來,如果廈門有60%—70%是依靠風電、光伏的話,會出現什麼樣的情形?如果沒有太陽,其他的能源已經無法提供有效的資源,那時其他能源的份額已經變得很小,無法有效支持。所以那時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提高儲能配比。我們可能還會沿着另外一條思路,就是保持目前的火電,通過火電加上CCUS,那個時候還能提供一些穩定性的支持。

這些火電,特別是煤炭發電,我們知道是它是不低碳的,那個時候CCUS就要進來,就是碳捕獲封存利用就進來了,使得我們保證有一定的煤炭,同時可以達到近零排放。

目前我們看到的發電系統,它的主要成本是在發電側,因爲它是穩定的,所以輸配方面需要進行的投入並不是特別大。我可以做一個比較大膽的猜想,今後會不會倒過來,就是發電側可能變得相對比較便宜,而保持穩定、充足供應的這一側,成本會更高。也就是說如果我們要面臨風險的話,就是面臨如何來打造安全穩定的供應,這個時候穩定就變得非常重要,而且系統成本是可以接受的。

林伯強預判:未來輸配電成本可能比發電成本更高(來源:本站研究局)

現在我們是不太談穩定性,因爲現在的化石能源供應都是穩定的。但到了那個時候,穩定變得非常重要,同時成本要保持比較低,如果成本非常高的話,市場也很難承受。所以如何在轉型的過程中,意識到中國能源安全的問題,並且把能源安全分成短中期和中長期來進行考慮,從戰略思維上,從佈局上是有好處的。

爲什麼俄烏衝突會導致今後比較高的能源價格,我覺得這個窗口期可能是兩三年或者三四年。如果沒有俄烏衝突,需求並沒有明顯的增加,能源價格至少會回到2019年,或者比2019年稍微高一點,都是可以接受的。

爲什麼未來幾年能源價格都會漲?這是我聽過最靠譜的分析(來源:本站研究局)

俄烏衝突導致的市場切換,俄羅斯要尋找新的合作伙伴,建立基礎設施,首先談就要談很久,其次還要建管道,這些都不是短時間內就可以搞定的。歐盟要尋找新的買家也是面臨同樣的問題,尋找新的合作伙伴,還要考慮基礎設施的問題。而且市場需要切換的量比較大,最終全球能源供應格局就會改變,這一段改變的時間會比較長,這一段時間內的油氣供應鏈就是有問題的。如果油氣需求側沒有出現大問題,那在今後幾年之內,大家都要有準備面臨比較高的能源價格。比較高的能源價格會導致什麼問題?很多人可能馬上會想到,比較高的化石能源價格,包括高油價,會導致大家買電動汽車,煤炭價格高,風電、光伏就顯得便宜,這是很簡單的道理,比較高的能源價格的確是增加了整個新能源系統的競爭力,這一點沒有疑問,但是我覺得這僅僅是新能源系統在俄烏衝突下發展的一方面,更爲重要的,新能源發展應該從能源安全的角度來考慮。

想一想,即使歐盟尋找到了新的合作伙伴,可以買到原來的量,還是需要面臨低碳轉型的問題,所以爲什麼不直接發展風電、光伏?風電、光伏的本土性很強,它既可以滿足能源需求和電力需求,同時還可以滿足低碳發展。特別是像歐盟這樣對油氣替代需求很着急的,我覺得它應該會走這條路。

其實不光是歐盟,中國應該也會走這條路。中國假定同樣意識到石油供應安全是有問題的,中國也會試圖通過大力發展風電、光伏,大力發展電動汽車,通過電動汽車替代石油,也就是說無論中國也好、歐盟也好,甚至美國也好,它們在新能源的發展速度上不是減弱,而應該是加速了。儘管現在表面上大家看上去好像不怎麼講新能源,都在講煤炭核電,因爲現在確實措手不及,很着急的時候你講新能源,新能源比例小貢獻也小,即使建設加速,成爲貢獻大的也需要時間,所以我們看到短期歐盟往煤炭走,往核電走,這都可以理解。

但背後,俄烏衝突對新能源發展的衝擊是加速,會對風電、光伏的發展速度有一個比較明顯的提升,而且這個速度提升是全球性的,不單單是歐盟或者某一個國家。高油價、高能源價格導致了風電、光伏更加有競爭力,能源安全也要求發展速度更快,整個邏輯應該是這樣走下來的。

接下來我們講一講國有能源企業低碳轉型。爲什麼我要特別講國有能源企業,目前中國化石能源佔84%左右,這84%的化石能源中,國有能源企業(基本上都是化石能源企業)大概提供了80%到82%之間的能源,也就是在中國,大家所用的能源基本上都是國有企業在提供。全球500強也都是大型的國有企業,中石油、中石化,以這些大型國企化石能源企業爲代表。

但是這些國企提供的基本上都是化石能源,中國要低碳轉型,其實是國有化石能源企業必須低碳轉型,因爲它不轉型,我們就談不上低碳轉型。所以國有能源企業其實擔負着中國低碳轉型的最主要職責,這是第一點。

第二點,從自身來講,國有的能源企業必須轉型,比如中石油,你進了全球500強以後,肯定不想從這500強裡面退出來,但是想想看,如果你不進行轉型,今後還能在這500強裡面待得住嗎?現在全國每年大概消費七八億噸的石油,今後可能就只有幾千萬,以你今後的體量,無論到時候石油的價格多高,都不足以支撐你在世界500強裡面立足,你是待不住的。

如果你仍然想待在世界500強裡面,就必須進行轉型,沒有其他選擇。今後中石油可能會變成大型的新能源公司,雖然說名字可能沒有改,但是它的經營內容基本上都改了。如果它到時候仍然還只是經營石油、天然氣,它的體量是不夠繼續待在500強企業裡面的。

其他的化石能源公司也都是如此,你要待在500強企業裡,就得轉型,要麼就從世界500強企業裡面退出,如果碳中和作爲倒逼機制,現實可能就是如此。所以我覺得他們從自身來講必須低碳轉型,你總不想把自己的公司越做越小吧。如果以碳中和作爲倒逼機制,需求側肯定是越來越少的,大家都用電動汽車,到時候燃油車就不賣了,剩下的就是存量,存量再慢慢被替代,後來就沒有燃油車了,那汽油賣給誰?所以從自身的角度講,這些化石能源國企,它既擔負着中國低碳轉型的重任,同時從本身的利益角度,它也必須轉型。

其實國有能源企業進行轉型是必須要有條件的,其中一個很重要的條件就是你必須有比較好的收益。比如說,如果不怎麼掙錢,哪有錢進行投資?但是現在不一樣了,按目前油價走勢,今年看起來中石油大概能掙1600億元。假定在政府的支持下拿出1000億元投入新能源,那會是一個什麼樣的狀態?

目前新能源都不怎麼掙錢,它是前景非常好,靠資本市場支持,市盈率很高,但其實它是不怎麼掙錢的。假定經過三年,煤炭、石油、天然氣能夠維持一個比較高的能源價格,那麼能源國企除了電力這個板塊我不敢保證,像煤炭和石油板塊,特別是涉及到上游的,我覺得它的收益都會很好。那麼它可以趁着收益很好的機會,在政府的支持下用這筆錢投入轉型,這樣它就會轉型得比較快。

以往新能源這個領域主要是民營企業在做,國有企業雖然也有投入做風電、光伏,但投入相對主業來說還是非常小的。現在碳中和出來了,前景一清二楚,它是一個倒逼機制,向前可以看得一清二楚,你想繼續保持在500強企業梯隊之中,就必須進行轉型。

所以國有能源企業會進行轉型,如果它有錢的話,它可以進行更大規模的轉型。今後看得到的就是風電、光伏、電動汽車、電池這些我們所謂的新能源的板塊,競爭會更加激烈。以往的民營企業之間的競爭就比較激烈,現在國有能源企業大規模的加入,會使得這些板塊的競爭比以前更爲激烈。

政府對新能源系統的政策只會越來越好,所以儘管競爭越來越激烈,由於政府的支持,有資本市場的支持,哪怕說新能源掙錢的能力不是特別強,資金問題也不是很大。

目前新能源其實都不怎麼掙錢(來源:本站研究局)

目前新能源其實都不怎麼掙錢(來源:本站研究局)

接下來如果能出現碳交易、綠電交易,應該還會給這些新能源企業再找來一些利潤。所以我剛纔想講的就是,新能源企業有政府的支持,有資本市場的支持,雖然它不太掙錢,但是它並不太擔憂整個的運行會出問題。接下來第二點就是碳交易、綠電交易,這些都可能會給新能源企業帶來一些額外的好處。

資本市場對整個新能源板塊的支持很明顯,因爲整個板塊的市盈率都很高,說明資本市場是看好的。石油整個板塊都很低,哪怕是中海油非常掙錢,它也只有6倍多的市盈率,其他的新能源企業,像寧德時代都一百多,至少有大幾十的市盈率,這都是資本市場根據政府的政策,根據發展的前景支持它的。

如果一直有資本市場這樣的支持,新能源企業其實是不太擔心整個的運行會出問題的。然而,持續的資本市場支持是要掙錢的,那就得看真本事了。我覺得今後新能源企業需要真本事,因爲當國有大型的車企、能源企業開始進行轉型,這個競爭跟以前的競爭相比那真的是不一樣的,這些都是有實力、有資金的企業,特別是化石能源企業,煤炭也好、石油也好,上游的這些企業今後幾年如果盈利狀況非常好,它們轉型的速度會加快,這就會給市場增加更大的壓力。

但是市場的空間按照我目前的估計,是足夠大家共同生存的,但是過程當中肯定有比較強也有比較弱的,在這個過程當中被淘汰,或者生存得不太好,都有可能。

本站研究局(微信公號:wyyjj163) 出品

本站研究局是本站新聞打造的財經專業智庫,整合本站財經原創多媒體矩陣,依託於上百位國內外頂尖經濟學家的智慧成果,針對經濟學熱點話題,進行理性、客觀的分析解讀,打造有態度的前沿財經智庫。歡迎來稿(投稿郵箱:cehuazu2016@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