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巨頭合併後訂單將居全球第一,中船板塊指數兩天最多漲超10%
板塊指數早盤盤中最大漲幅接近3%,近兩日累計該漲幅超過10%。在大盤下跌的背景下,中船繫個股卻在逆風上揚。
截至9月4日早盤收盤,中船系板塊指數收漲0.91%,盤中最高漲至2.92%。昨日,該板塊以7.13%的漲幅領漲,位列當日漲幅榜第一。
早前的9月2日晚間,中國船舶(600150)、中國重工(601989)同時公告稱,中國船舶擬通過發行A股股票的方式換股吸收合併中國重工。按照靜態數據計算,兩家巨頭合併後,總資產規模達到3763億元,新接訂單量、手持船舶訂單數,在全球上市公司均將躍居第一。
國融證券高級投資顧問劉雲龍認爲,中船系資產整合有望提升市場預期。可以期待中國船舶復牌之後的表現,事件對相關上市公司帶來的影響可能是短期的,上漲幾天後會形成分化。
中船系板塊指數一度漲超10%
4日早盤,上證指數再次低開跌破2800點,而中船系則再次大幅拉昇。
當天早盤,中船系板塊短暫回調後,於10:08分快速拉昇,截至10:27,板塊指數最高漲近2.92%。成分股中,昆船智能繼續領漲創業板,最高漲幅15.94%,主板中船科技亦表現強勁,最高上漲9.17%。
前一天的9月3日,昆船智能漲幅達20%,中船科技漲停,中船漢光亦有表現,午後回落,最終報漲9.09%。截至收盤,中船系板塊報漲7.13%,位列當日漲幅榜第一。按4日盤中最高點計算,板塊指數累計最大漲幅達到10%。
第一財經就此致電中國船舶證券事務部門,對於合併原因,合併原因,對方工作人員稱,合併是爲了兌現2026年前解決同業競爭的承諾,該計劃已於去年年報公佈,而此次合併有利於進一步強化主營業務的頂層協調,有效減少同業競爭。
國融證券高級投資顧問劉雲龍認爲,中船系資產整合有望提升市場預期。可以期待中國船舶復牌之後的表現,如果說相對較好,有望刺激相關個股和整體市場的表現。
從微觀影響來看,劉雲龍指出,事件對相關上市公司帶來的影響可能是短期的,上漲幾天後會形成分化,很多個股或將面臨回調壓力,操作上更多是中短線的操作機會。
不過,合併的主角中國船舶、中國重工已9月3日起停牌,目前尚未有表現機會。但在合併披露當天,中國船舶與中國重工股價均大幅下跌。截至當日收盤,中國船舶報34.9元/股,跌幅9.04%,總市值1561億元。中國重工報4.98元/股,跌幅6.39%,總市值1136億元。
合併後訂單將躍居全球第一
公開資料顯示,中國重工是艦船研發設計製造的領軍上市公司,業務覆蓋海洋防務、開發、運輸、深海裝備及修理改裝等五大領域。而中國船舶則專注於造船(軍民)、修船、海洋工程及機電設備,擁有江南造船、外高橋造船。
中國船舶與中國重工同爲中國船舶集團控制下的兄弟企業。前者第一大股東爲中國船舶重工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中船集團),持股比例44.47%;後者第一大股東爲中國船舶工業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中船重工),持股比例34.53%,兩公司均由中國船舶集團100%持股。
中船集團與中船重工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99年。當時的中國船舶工業總公司(下稱“中船總公司”)被分拆爲中船集團和中船重工兩大集團公司,也就是目前的中國船舶與中國重工的母公司。2019年,兩大集團合併,新設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
據半年報披露,今年上半年, 中國船舶總資產、營收、淨利潤分別爲1743.42億元、360.17億元、14.12億元。中國重工總資產、營收、淨利潤分別爲2019.74億元、221.02億元、5.32億元。
按照上述數據靜態測算,此次合併後,新公司的總資產規模達到3763.16億元,在全國造船上市公司中居於首位。
而在市場佔有量方面,重組完成後的新公司,將成爲新接訂單量、手持船舶訂單數均爲全球第一的造船上市公司。
據克拉克森近期發佈的全球前30強造船集團訂單排名,今年上半年新接訂單中,中國造船業主導全球市場,在前30強中佔22席。同時,中國船舶集團修正總噸排名全球第一,上半年新接訂單達713.9萬CGT(179艘),遠超第二名HD現代2.2倍和1.8倍。手持訂單方面,中國船舶集團以2644.1萬CGT(732艘)繼續領先,修正總噸與訂單數量均爲第二名HD現代的1.4倍和1.7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