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三年領跑佛山鎮域公資改革,“裡水路徑”巧在哪?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吳蓉 佛山報道

近日,在裡水鎮2024年公資系統改革暨人才科技賦能新質生產力八條發佈大會上,佛山市南海區裡水鎮正式發佈《裡水公資系統三年行動計劃(2025年—2027年)》,未來裡水力爭公有資產規模翻一番達到260億元,營業收入翻一番達到每年10億元,對外投資總額翻一番達到50億元,完成土地整備5000畝。

這是繼2022年啓動鎮域公資系統再改革之後,裡水鎮連續第三年發佈類似行動計劃。在每年如期完成階段性目標的情況下持續自我加壓,彰顯出這座工業強鎮以公資系統改革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思路和決心。

當前,國內外經濟形勢複雜多變,週期性矛盾和結構性矛盾相互交織,對地方經濟的穩定發展提出挑戰,社會資本發展信心受到影響,亟需尋找新的支撐點。隨着越來越多的省市將國資國企培育成製造業當家的主力軍,珠三角城市鎮域經濟體也開始大刀闊斧地進行公資系統改革。

作爲佛山市最早一批啓動公資改革的鎮街,裡水僅在過去兩年就先後實施了資產重組打造融資平臺、薪酬改革激活人員士氣、資產併購優化公資結構等改革舉措,推出公資系統三年行動計劃、“國資展翅計劃”等目標方案,有效促進了公有資產“提質、內聯、外拓、增值”,公資總量從2021年的83.5億元增長到2023年的124.4億元。

在南海各鎮街中,裡水公資也是最早以集團化方式進行運營的鎮街,通過專業化整合、完善現代企業管理制度、健全市場化經營機制,更好地釋放公資系統的活力和動力;通過發揮國資引領,帶動更多村居、企業和社會資本共同參與到各項改革事業當中,助力裡水城產人文騰飛發展。

裡水路徑爲佛山鎮域公資系統改革“打樣”,佛山鎮域經濟的改革活力正從民營經濟、社會資本進一步延伸到公資領域,通過對薄弱環節的重塑打造一個新的增長極。

作爲我國區域經濟的一個單元,珠三角的鎮域經濟在區域發展過程中發揮着槓桿作用。尤其是在佛山,“一鎮一品”的發展模式爲佛山培育了多個特色中小產業集羣,已有多個鎮的工業總產值超過千億元。但受過往的發展路徑和產業結構的影響,佛山市場主體一直以民營經濟、私營企業和外資企業爲主,公有資本在產業發展方面參與度偏低,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公有資產的積累和擴張。

這其中,就包括裡水鎮。裡水位於佛山東部,與廣州接壤。作爲珠三角傳統工業大鎮,裡水工業總產值一直保持在較高水平,是佛山工業千億重鎮之一。近年來更是藉助廣佛同城的機遇,積極推進產業升級和招商引資,實現工業總產值的穩步增長。在日前舉行的“中國縣域/市轄區高質量發展研討會2024”上,裡水在全國超2萬個建制鎮中脫穎而出,在“2024中國鎮域高質量發展500強”名列第九。

但相較於千億體量的工業總產值,裡水公有資產的參與度、貢獻度都不高,其原因就是公有資產體量不夠大,撬動能力有效。因此,裡水公資系統改革的第一步就是做強做優做大公有資本。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注意到,本次改革中,架構改革是最重要環節,裡水鎮以“主業歸核、資源歸集、產業歸類”爲原則,優化調整國資佈局結構,對原有六大集團進行調整,重新組建投資集團、開發集團、文旅集團、園區集團、城建集團、水務集團。如此,六大集團的功能得到進一步優化,主業更加聚焦、權責更加明晰,將有效提升運營效率、增強市場競爭力。

新組建的六大集團集體亮相。

“本次改革是要用好四個‘關鍵抓手’:增值、引領、提質、聯動。第一個抓手就是促增值,實現運營增效、資產增值、市場增益。”裡水鎮委副書記、鎮長餘海生介紹,“增值”一是要靠強化企業市場競爭力,聚集資產運營業務,着力提升公資企業的經營模式、分潤機制與盈利能力。要以打造水口片區現代農文旅產業示範區爲起點,做好人文經濟這篇文章;二是推進資產保值增值,深化閒置資產多元混改,創新運營成熟資產物業,結合百千萬工程等實施,盤活鎮內優質自持物業項目,激發沉睡物業新價值,促資產增值,實現資產增益。

11月23日晚,在有着千畝魚塘、萬畝花田、三江匯流的賢魯島上,將上演一場國際頂級煙花焰火晚會。未來還將實現常態化演出。這背後的主要策劃者就是新成立的文旅集團。

“賢魯島‘沒有天花板’,裡水的文旅產業發展同樣也沒有‘天花板’。”文旅集團總經理麥燕冬介紹,重組後的文旅集團可以將教育集團所擁有的全鎮學生資源轉變爲旅遊集團的市場資源,而且也可以更有針對性地開發旅遊產品,相當於在內部形成了一個閉環。

據統計,在廣佛一小時生活圈範圍內,估算約有60萬學生,僅是裡水當地就有7萬中小學生,這是不可小覷的流量。麥燕冬說,立足於這一基礎,文旅集團將深度融入大文化格局,挖掘文旅資源和研學培訓的優勢,撬動社會資源盤活低效資產,積極參與水口片區、賢魯島文旅板塊開發,助力人文經濟發展。

拆解六大集團的功能還會發現,本輪改革的第二個邏輯線:以公有資產引領,助力新質生產力在裡水生根發芽,從青苗長成大樹。六大集團的一個核心任務就是從金融、政策、載體、環境、消費等角度爲新質生產力的引育提供服務。

這其中,最重要的動作是劃定科創產業保護區,並將佛山高新區一環數字科創產業帶沿線劃定爲科創產業保護區的核心區。雖然廣東省在全國首創“劃定工業用地保護紅線和產業保護區塊”的做法,穩定工業用地“基本盤”,但以鎮的名義爲科創產業劃定保護區的做法卻不多見,足見裡水發展科創產業的定力和魄力。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獲悉,該保護區首期規劃2000畝,並確保未來新增產業用地70%用於科創產業保護區建設。裡水鎮將強化國資引領,撬動社會資本參與,未來5年內致力打造超50萬平方米麪向高端裝備製造、新材料、醫藥健康、電子信息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高質量專業化科創載體,重點承接區級及以上人才團隊、鎮級及以上基金投資標的、佛山基金業協會引進項目以及實驗、中試等公共服務平臺。

公資系統爲科創產業搭臺的實踐在裡水已有落地,2023年開園的力合科創(裡水)加速器便是其一,這是一個由力合科創(佛山)創新中心與裡水鎮政府共同打造的專注於引育高成長型科技企業的綜合科創加速平臺,已引入多項高新技術項目、創新發展基金、平臺機構。

“未來,我們要加強鎮村聯動,以五種模式推進城市更新,破解發展瓶頸、激發市場活力、推動城鄉融合發展。加緊推進國資領改、村企聯改等模式,充分發揮鎮村同責、協同共進的優勢,積極拓展產業用地空間,釋放產業發展新動能。”裡水鎮委書記鄧秀娟說。

改革已經進入深水區,對於裡水來說,千億工業大鎮高位再求進,必須有新的引擎來拉動。人才和科技是經濟社會發展的核心動力,無論是六大集團的重組,還是爲之配套出臺的人才科技賦能新質生產力“硬八條”,均是以“科創+公資”爲引擎,讓公有企業積極參與科技創新與人才建設,通過搭建高水平科創產業平臺,實現產業高質量發展。

“以往國資更多是政府的延伸,從政府裡面拿預算,依賴政府生存,從兩年前開始的改革到如今的展望未來,裡水國資要跳出政府附庸的身份,更重要的是市場主體角色,要到滾滾的市場浪潮中去中流擊水,去浪遏飛舟。”在當天的大會上,鄧秀娟強調,裡水公資系統未來無論是在投資、城建還是水治方面都要起到引領的作用,這不僅僅承擔起政府部分的責任,更重要的是要去面向市場要活力、要績效。

那麼,六大集團如何履行政府公共服務的同時又找到自己的引領模式?從過往的經驗來看,金融工具尤爲重要。

從佛山全市的角度來看,裡水公資系統體量不是最大的,但它的改革卻最徹底,其特色也最爲明顯。最標誌性的事件莫過於2023年打造的全市首個鎮街AA信用評級融資發債平臺,不僅進一步盤活裡水現有的公有資產,也爲佛山公資系統藉助金融活水做大做強做優提供了參考樣本。而如今,裡水再次創新思路,以多元化金融體系撬動公資乘數效應。

當天的大會上,圍繞着金融活水,裡水多劍齊發:一是發佈“裡水展翅1號”基金,首期資金規模5000萬元,將堅持投早投小投科技,引領產業發展方向,在醫藥健康、新材料、智能裝備製造、新一代信息技術等戰新關鍵領域加大資金投入,培育“大膽資本”和“耐心資本”,加大對種子期、初創期創新創業項目扶持力度,推動一批前沿技術、科研成果在裡水落地轉化;

二是強化投貸聯動效應,以國資領投建設產業基金,帶動金融協會、總商會跟投,牽引銀行等金融機構貸款支持,撬動民企、村居等社會資本等積極參與,形成以點帶面的聯動效應,進一步擴大金融活水支持實體經濟和產業發展;

三是成立投融資服務中心,實體化運作,搭建協會會員單位、金融機構、國資企業、民營企業等機構投融資交流平臺,並提供項目路演、金融培育、上市輔導、考察對接、政策宣講等功能,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

“裡水投資集團聚焦‘錢從哪裡來’和‘錢往哪裡投’的問題。”裡水投資集團總經理孫鈞榮介紹,將會充分梳理資產總盤子並進行分類運營,促進國有資產保值增值,並將在新的賽道創收模式,響應能源政策,挖掘可利用資產引入光伏、充電樁、儲能等項目實現創收。

此外,裡水鎮還將通過國資聯動、民企聯動、鎮村聯動,進一步積聚勢能。過去幾年,裡水在混改運營上繼續堅持與市區等國資國企以及民間社會資本展開合作,共同開發如校車運營、裡水口腔醫院等更多優質項目,聚合多方優勢,實現聯動共贏,達到“1+1>2”的效果。值得一提的是,裡水口腔醫院是南海區口腔領域第一家與公資企業合作的民營企業,也是裡水鎮公資系統首次嘗試採用租金價值作價入股方式參與的項目。

借鑑這一經驗,未來裡水將繼續深化“產業基金+資本招商”“國資+國資”“國資+民企/村居”模式,強化國有資本引領帶動作用,搭建人才工廠、共享實驗室等平臺,聚集優質資源、完善產業生態,進一步創造效益。

(通訊員黃嘉偉 李鼕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