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柒現象”詮釋“內容爲王”

斷更三年多,歸來仍是頂流。11月12日到13日,海內外粉絲衆多的文化類視頻創作者李子柒在全網接連發布三個新作品,正式迴歸大衆視野。第一個新作品以非物質文化遺產“漆器”爲主題,數小時內播放量破億。短短一兩天,三個新作品點贊量已超兩千萬。的確,互聯網雖然更新迭代極快,但同樣也是有記憶的。

李子柒此前三年多的斷更,源於和MCN機構杭州微唸的經濟糾紛,而雙方已在兩年前達成了和解。這幾年李子柒去了哪裡?據媒體報道,除了休息和陪伴奶奶,李子柒走訪了20多個省市,拜訪了100多位非遺傳承人和文化工作者,“去聽他們的故事”。復出後,李子柒第一時間成立了自己的非遺工作站。

在歸來後的第一個新作品裡,展現的漆器是李子柒自己親手製作的,這得到了有關單位的證實。爲此,李子柒跟隨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尹利萍學習了兩年多。如今的流量時代,“內容爲王”法則並未失效,反而更加重要,能夠和觀衆產生深層次共鳴的原創作品,既需要形式創新,也有賴於內容積澱。

李子柒離開的三年多裡,短視頻行業快速發展,生態發生鉅變,直播電商成爲重要板塊,流量變現更加便捷。與此同時,雖然視頻博主越來越多,但短視頻同質化現象也日益凸顯,大量跟風視頻讓不少觀衆產生了審美疲勞。應當看到,在各大平臺,頂級內容創作者仍是最稀缺的資源。這幾年裡,也不乏模仿李子柒風格的視頻博主,但他們之中再也沒有人能複製“李子柒現象”,原因不言自明。

在廣大粉絲心目中,那個在視頻中用田園牧歌講述中國鄉村故事的女孩或許是獨一無二的。不過面對日新月異的行業發展,李子柒不僅要堅守初心,還得不斷迎接新的挑戰,沒有人知道她究竟能走多遠。唯一可以確定的是,機遇和挑戰並存,這也適用於其他視頻博主。(中國經濟網評論員 鄧浩)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評論理論頻道開放投稿,原創評論、理論文章可發至cepl#ce.cn(#改爲@)。詳見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評論理論頻道徵稿啓事。

相關文章:李子柒該如何保值自己的數字資產

李子柒火爆歸來,堅守內容創作的“長期主義”

(責任編輯:劉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