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柒能火向全球,是因爲她踩中了,中國文化的3個隱形規則

很少有網紅能像李子柒這樣,頻繁被央媒點名表揚。

人民日報說:“她的視頻,堪稱網絡傳播時代的中國田園詩。”

央視新聞說:“她沒有一個字誇中國好,但她講好了中國文化,講好了中國故事。”

中國新聞週刊說:“她把中國人傳統而本真的生活方式呈現出來,讓現代都市人找到一種心靈的歸屬感,也讓世界理解了一種生活着的中國文化。”

哪怕是停更1200多天,再重新歸來。

這個充滿着人間煙火氣的中國鄉村女孩,依然以勢不可擋的姿態,火向了全球各地。

正如李子柒本人所說,她的走紅離不開時代的東風。

但不可否認的是,鮮明的“中國特質”,也是它廣受喜愛的重要原因。

其實,李子柒能火向全球,除了她視頻裡面濃濃的“中國風”之外。

主要還是因爲她踩中了,中國文化裡的3個隱形規則。

01、“飲水思源”的感恩與報恩之心

“李家有女,人稱子柒”,曾是李子柒在各大平臺上的個人簡介。

實際上,李子柒只是她的“藝名”,李佳佳纔是她的本名。

剛進入互聯網的時候,她覺得很多主持人的名字裡面都有個“子”,顯得很有文化。

再加上,她本人又很喜歡“7”這個數字。

所以,這個高一還沒讀完就被迫輟學的女孩,爲了讓自己顯得更有文化一些,就自我命名李子柒。

很多年之後,再跟人聊起這個名字的由來,她自己的分析是:可能是人越缺什麼,就越想要什麼。

1990年,李子柒出生在四川綿陽的一個小山村,父母在她很小的時候就離婚了。

她先是跟着父親和繼母生活了一段時間,6歲那年父親去世,繼母又待她不好。

年邁的爺爺奶奶,就把她留在身邊照料。

爲了供她讀書,爺爺幹農活,編竹器,還去做鄉村廚師。

李子柒從小跟在爺爺後面幫忙,耳濡目染,擁有了很多求生的本能。

而這些求生本能,在她做短視頻之後,竟然成了別人口中的生活技能。

李子柒小學五年級的時候,爺爺去世,奶奶獨自撫養她。

生活陷入困境,讀書更是成了奢侈。

好在,當地婦聯頻頻伸出援手,一直供她讀到了高中。

很多年之後,李子柒依然記得,有一年過年,婦聯的一位阿姨把她接到家裡,還給她了一個雞蛋。

她問,雞蛋能不能吃,阿姨回答說,當然可以。

當時的她無比欣喜,事後的她無比感激,因爲在家裡,雞蛋是用來換錢而不是用來吃的。

2004年,14歲的李子柒,讀完了高一的上學期,就外出打工。

因爲年齡太小,沒有人敢收她,她就在城市裡流浪。

爲此,她睡過公園和橋洞,也連續吃過兩個月的饅頭。

後來,她擁有了一份月薪300多元的服務員工作。

但她最先想到的不是改善自己的生活,而是資助了一位貧困孩子上學。

這種樂於助人的品質,一直保持到她成名以後。

從最初盡綿薄之力資助一個小孩,到後來專門做公益活動幫助很多鄉村小孩,再到把“鄉村振興”作爲自己的目標。

李子柒一直以來,都心懷感恩。

她說,因爲自己在身處黑暗的時候,被光照耀過。

所以,自己現在也想要成爲那束光,去照耀別人。

中國文化崇尚感恩,而這種感恩,不僅是對直接施恩者抱有感激之情。

更是對他人、對社會,都懷揣着善意。

這種“飲水思源”的感恩與報恩之心,是李子柒踩中的,中國文化的第一個隱形規則。

02、知進退、識時務的“中庸之道”

2021年,因爲衆所周知的原因,李子柒怒從口出。

直接在社交平臺上說了一句:“太可怕了!資本真的是好手段”。

雖然這句話被秒刪,但此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裡,她都奔走在與資本抗爭的路上。

爲此,她在各大平臺的賬號,也停更了1200多天。

在此期間,曾經憑藉一紙合同將她“架空”的公司——杭州微念。

最終也以和解的方式,將本該屬於李子柒的利益,歸還於她。

然而,很多新晉網紅也如雨後春筍般冒了出來。

並且瞅準時機,想要以模仿李子柒的方式,來博取關注和流量。

很多人都以爲,李子柒會用對付“資本”的手段,來對付這些復刻她的網紅。

可她卻出人意料地表示:“一枝獨秀不算美,滿園春色才叫美”。

她說:“哪怕是有人同樣拍攝鄉村風,或者傳統手藝,我覺得這些都是特別好的事”

唯有如此,才能讓很多人知道,現在的鄉村也這麼好看了。

而如果只有她一個人的話,力量就實在太小了。

而且,隨着對“非遺文化”相關內容的呈現,李子柒也希望越來越多的網紅,能夠深入探索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魅力。

在她眼中,傳統文化像極了一個垂暮的老人,需要被更多的人看見。

所以,她非但沒有排斥那些模仿她的網紅,而是擔任了“煥新非遺計劃匠心守護大使”。

試圖把更多的網紅吸引過來,跟她來一起守護中國的傳統文化和技藝。

該爭的利益,傾盡全力去爭;不該爭的東西,學會讓渡,以大局爲重。

在取捨之間找到最有利的平衡點,這纔是智慧的選擇。

這種知進退、識時務的“中庸之道”,是李子柒踩中的,中國文化裡的第二個隱形規則。

03、“歸真反璞,涵養心性”

李子柒成名以後,曾有不止一個人提問,爲什麼她的視頻會如此受歡迎。

這個問題,一直持續到她停更1200多天,迴歸之後卻依然能夠引爆全網的當下。

一開始,面對這樣的提問,李子柒非常謙虛。

因爲經常發佈製作美食的視頻,她把原因歸結爲“美食無國界”,所以國內外的觀衆,纔會如此喜歡。

隨着名氣的增大,有網友質疑她的視頻過度美化鄉村,且由幕後團隊創作。

而她,不過是個擺拍的“花瓶”而已。

李子柒爲了自證,給出了這個問題的另外一個答案:

她在過一種自己嚮往的生活,而這種生活也正是很多人所向往的。

在她看來,當代人的生活壓力很大,工作之餘更想獲得一種輕鬆愉快的體驗。

她的視頻,正好滿足了人們釋放壓力的精神需求。

而這種掩蓋了艱辛,卻沒有掩蓋中國人傳統而本真的生活方式。

不僅撫慰了中國人的內心,也讓很多外國人感受到了中國“田園詩”的魅力。

正是這種無國界的文化共鳴,讓全世界的人們,得以在李子柒的視頻中,感受到對自然、寧靜與自由的嚮往。

除此之外,李子柒曾在採訪中不止一次地提到過,一個讓她堅持做“中式生活之美”視頻的故事。

有老師告訴她,自己班裡的一個學生,一直以爲水稻是長在樹上的。

直到看了她的視頻,才知道水稻原來長在地上。

而且,看到種植水稻的過程那麼艱辛之後,學生也明白什麼是“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

從此,再也不亂倒食堂裡的飯。

李子柒覺得,這種能夠幫助城市小孩,重新認識生活面貌的視頻,非常有意義。

所以,她希望自己的視頻,能夠正確引導青少年的價值觀。

讓他們能夠在急功近利的互聯網中,真切地感受到什麼是腳踏實地。

當很多短視頻,都以搞笑、戲謔、獵奇的手段,來博取大衆眼球的時候。

李子柒卻選擇了最緩慢,卻也最“直擊內心”的表達方式。

她用一種靜謐而充滿詩意的生活,喚起了人們內心深處,對於田園生活的嚮往。

所以,“歸真反璞,涵養心性”,就是李子柒踩中的,中國文化裡的第三個隱形規則。

談及停更的1200多天,李子柒並未抱怨。

那段時間,她補了很多瞌睡,也儘可能多地陪伴了奶奶。

更重要的是,她還走訪了20多個省份,拜訪了100多位非遺傳承人和文化工作者。

她說:“六七年前我去拜訪手藝人的時候,更多的是爲了學習技術,最近這幾年,我有了更多的時間去聽他們的故事。”

希望李子柒的視頻中,能展現出更多中國文化的魅力。

也希望更多的觀衆,能夠透過視頻,看到那個散發着無盡魅力的中國鄉村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