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遠變回「小野爺爺」 攜手孩子共繪國家兒童未來館藍圖

文化部舉辦專屬兒童的「Kid's Voice —國家兒童未來館設計交流分享會」活動,文化部長李遠迴歸「小野爺爺」角色,帶領50名國小孩子共同發想創作。圖/文化部提供

國家兒童未來館去年底完成建築師競圖徵選後,除建築師團隊持續發展建築規劃,軟體展示設計也同步展開。文化部於昨(23)、今(24)日辦理對外分享及說明會,展示近1年的階段性設計成果,並持續蒐集意見。其中,爲了實踐屬於「兒童」的博物館理念,文化部特別規劃一場有別於其他建設、專屬對於兒童的「Kid's Voice —國家兒童未來館設計交流分享會」活動,由文化部長李遠再次迴歸「小野爺爺」角色,帶領50名國小孩子共同發想創作。

李遠說表示,除了將持續適時對外說明階段性成果並蒐集意見,兒未館也將繼續舉辦屬於兒童的共創活動,讓孩子的創意成爲場館設計的主角。李遠也宣佈,明年春夏,文化部將在兒未館基地設立「願景館」,期盼透過展示、工作坊等,讓孩子提前在願景館中學習、創作,並見證屬於他們的創意世界逐漸成型。

文化部指出,兒未館以「FOR children, WITH children, BY children(爲孩子而生、與孩子共創、由孩子出發)」爲理念。Kid's Voice分享會先由想像2050年的世界展開,孩子們天馬行空的畫下心中的世界,「因爲海平面上漲,住的房子外面有溜滑梯可以直通海上」、「生活中充滿觸控銀幕」、「Switch已經進化到第N代」、「只要在身上接上幾條線就可以學習」,在孩子們的世界中,水、溜滑梯、電玩仍是不可或缺的元素,沒有設限的學習方式則是孩子們最嚮往的。

小野爺爺也以他第一本小說《第五代青春痘》的主題呼應孩子,在2050年的世界「已經沒有學校了」,老師、學生等名稱成了歷史名詞,孩子們可以自由地選擇上課內容、地點和方式,在山巒翠綠、河流清淨的環境中快樂地學習,覺得有需要時纔到社區中心,找到適合的人一起討論就可以。

接着,軟硬體設計團隊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所教授黃貞燕,以及建築師張瑪龍與日本伊東豊雄建築設計事務所團隊先讓孩子藉由設計概念圖,猜測各樓層主題;隨後,孩子透過畫筆、色紙、毛線、黏土等多元媒材,在建築平面圖上創作自己的構思。伊東豊雄特別透過影片分享,他期盼的兒未館是能「讓孩子們接觸大自然,在遊戲中學習成長,未來成爲一個愛護自然的成人」,所以每個樓層設計都環繞着自然,包含「地底之層」、「大地廣場」、「風之城」、「水之城」、「光之城」、「綠之城」。

今日以大衆爲對象的說明會中,許多關心兒未館的在地代表、民衆出席。文化部表示,與會者多關注軟硬體整合的問題;亦有提到設立「兒童議會」的可能,研究團隊迴應,目前的架構中,「皮博士研究室」提供了共同探討議題的場域及機會,至於兒童實際參與規劃活動甚至策展,國際博物館「青少年議會」將成爲重要的參考;而作爲一座給「兒童」的博物館,兒童如何持續參與也是大家關注的焦點,兒未館迴應,目前已辦理43場次、超過650人蔘與的工作坊等,「這樣的兒童參與活動及研究一定會持續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