罹異位性皮膚炎「抓」成蜂窩性組織炎 女童急就醫
東元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王宣寧表示,對抗異位性皮膚炎是一條不簡單的長路,需要醫病雙方長期的溝通,討論出適合病人的方案,長期追蹤與治療以達到最好的效果。(東元醫院提供/羅浚濱新竹傳真)
新竹縣國小四年級女學童「華華」,患有異位性皮膚炎,手腳關節處時常幹癢難耐,總是抓不停,幹反覆發作也抓破傷口,甚至流湯,擦藥也壓不住搔癢,直到傷口惡化成蜂窩性組織炎,到竹北市東元醫院住院3天治療傷口,口服抗生素搭配使用生物製劑,來緩解皮膚幹癢症狀,需要長期藥物治療及用乳液保溼,做好肌膚屏障。
皮膚科主治醫師王宣寧指出,異位性皮膚炎是體內免疫系統失調混亂的一種體質,常常跟過敏性鼻炎、氣喘一起出現,許多研究認爲7歲前是異位性皮膚炎的好發年齡,有些病人會隨着免疫力系統成熟慢慢好起來,但有些人的症狀則會一直持續到成年。
異位性皮膚炎的誘發因素很多,目前仍然缺乏根治異位性皮膚炎的藥物,但已經有許多藥物,包括免疫調節劑等能夠幫助患者控制症狀,避免影響日常生活。減少過敏原的方法,可以開空氣清淨機、冷氣和除溼機,衣物儘量選用棉質,避免汗水和摩擦等。
王宣寧提醒,異位性皮膚炎患者本身皮膚的屏障功能就不好,建議家長要特別幫小朋友留意,洗澡的水溫不要太燙,泡澡不要超過5到10分鐘,在洗澡後確實地擦乳液,幫助皮膚保溼並提高皮膚的屏障功能,特別是當皮膚已經乾燥到出現苔蘚化紋路時,乳液使用更形重要。
異位性皮膚炎的治療有很多種,對輕度患者的標準治療是外用類固醇藥膏和擦保溼乳液,家長最擔心擦類固醇會不會有副作用?事實上,如有根據病患狀況及患部去挑選適合的藥物強度、質地和給藥天數,其實不用太擔心。
王宣寧說,在門診異位性皮膚的患者約有7成大是輕微,2成是中度,剩下1成的病人已經嚴重到擦藥無法控制,需要口服類固醇、照光、免疫調節劑或生物製劑的治療,許多患者在使用新型藥物後都能夠大幅提升生活品質,但對抗異位性皮膚炎是一條長路,需要醫病雙方長期的溝通,討論出適合病人的方案,長期追蹤與治療以達到最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