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行鋼便橋通車 仁愛鄉梅村居民不用再搭流籠過溪

仁愛鄉力行鋼便橋跨越湍急的瑞巖溪,讓梅村部落居民不用再搭流籠,有了安全回家的路。圖/南投縣政府提供

南投縣仁愛鄉發祥村梅村部落便橋,10年前因爲溪水暴漲沖毀。居民只能仰賴流籠過溪,不然就得繞遠路相當不便。南投縣政府去年撥款800萬元由公所興建力行鋼便橋昨天通車,居民終於告別搭流籠的日子,有一條可以安全回家的路。

南投縣長許淑華趕到發祥村,和居民慶祝力行鋼便橋通車典禮。便橋跨越湍急的瑞巖溪,採貨櫃工法施作,由3個貨櫃支撐,便橋全長30公尺、寬3公尺,雖然只能供小型車輛通行,在梅村部落居民眼中,卻是等待多年的康莊大道。

許淑華說,力行和發祥部落充滿原住民文化特色,也是高山農產重要產區,但早年偏鄉基礎建設不足,梅村部落原有便橋在風災豪雨摧殘下無法通行,十幾年來,梅村部落居民對外交通得仰賴921震災後搭建的流籠,不然就得繞遠路到力行部落,相當不便。

多年來縣府、公所屢向原民會、公共工程委員會爭取預算興建對外橋樑,但數千萬元經費投入偏鄉部落不具效益,一直被忽略。去年卡努颱風重創仁愛鄉,部落居民轉而希望興建便橋,縣府採納公所建議,以先求有再求好的原則,挹注800萬元經費,由鄉公所執行鋼便橋興建工程,讓梅村部落對外交通或農產運輸都更方便安全。

仁愛鄉長江子信、縣議員林庭秝感謝許淑華聽見鄉親心聲,一圓梅村部落多年期待,對梅村部落和力行村居民來說,隨着新橋的啓用,經濟和產業發展都能快速發展,也提升族人生活通行,消防救災農產運輸及醫療等的方便性,災害期間也可作爲聯外替代道路,避免孤島效應。

發祥村長全芊蕙反映鋼便橋通往部落道路約200公尺路段溼滑危險,常造成意外,希望鋪設混凝土路面,許淑華也允諾補助改善。

南投縣長許淑華趕到梅村部落,和居民慶祝力行鋼便橋通車,讓當地生活交通和農產運輸都更安全。圖/南投縣政府提供

仁愛鄉力行鋼便橋跨越湍急的瑞巖溪,讓梅村部落居民不用再搭流籠,有了安全回家的路。圖/南投縣政府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