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國4月書訊|當美好與古老的事物變得脆弱,書讓它們重新堅韌
1919年,法國詩人保羅·瓦雷裡(Paul Valéry)在1919年致《新法蘭西評論》(La Nouvelle Revue Française)的信中寫道,文明就像戰壕里正在戰鬥的士兵,迎接着毀滅的命運。“正如現在我們所見到的,歷史的深淵大得足以吞噬每一個人。我們感受到,文明原來就像生命那般脆弱”;“最美好的事物,最古老的事物,最令人畏懼的事物,設計最爲精妙的事物,都會在不經意間灰飛煙滅”。世界依然在劇烈搖晃之中,美好與古老的事物仍然脆弱,所幸我們還有書,讓那些搖搖欲墜的東西重又堅韌。開頭提到的信件,摘自M譯叢的新成員《毀滅與重生:二戰後歐洲文明的重建》,它講述了歐洲如何在戰後的廢墟上,重建物質、精神、法治和道德。在本月的新書裡,葛兆光老師主編的《從中國出發的全球史》終於與大家見面。這部由中國學者編撰的全球史,超越國別,帶給我們關於世界和歷史的全新想象。五一節後,夏天就真的來了。卡爾·奧韋·克瑙斯高的季節系列也迎來了它的終曲《在夏天》:在這裡,我們一起恢復對日常事物的感知。賈樟柯導演的《電影,我略知一二》帶我們回到電影的常識;寵物時代,《人性的鏡子:動物倫理十四講》提醒我們,去主動了解動物,或許纔是愛的預備式。手指捻起書頁,世界彷彿又獲得了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