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委陳瑩提案開放健檢中心設CT與MRI 提高癌症篩檢率、 解決放射師困境

▲民進黨立委陳瑩。(圖/陳瑩立委辦公室提供;以下同)

記者胡至欣/採訪報導

癌症已經連續42年位居國人十大死因之首,政府設下目標,要在2030年達成癌症標準化死亡率降低三分之一,因此,必須擴大篩檢。民進黨立委陳瑩提案開放民間健檢中心設置電腦斷層(CT)及核磁共振造影(MRI)等特定醫療儀器,讓民衆可以自費進行檢查,以提高篩檢率,早期發現和治療,不僅有助於癌症防治,也能改善放射師職場環境。

陳瑩指出,總統賴清德提出「健康臺灣」願景,強調提高篩檢率,但現行醫療資源配置嚴重不足,無法應付日益增長的需求,民衆在醫院排隊等待CT、MRI的時間甚至長達半年,嚴重影響早期癌症的發現與治療,還可能造成醫院健檢業務排擠真正需要檢查的病患,阻礙醫療資源有效運用。

她認爲,若能開放CT、MRI等特定儀器,民衆到一般健檢中心可使用,不僅達到醫療分級,也有助於分流醫院的檢查壓力,改善醫療資源緊繃的狀況。民衆以一般常規、由醫師開立處方箋需在醫院檢查的項目,可在醫院進行;若自費健檢則可以在健檢中心進行。做健檢項目者和一般看診若能分流,能減輕醫院負擔及臨牀放射師的工作壓力,並縮短民衆等待時間,提升篩檢效率。

▲CT、MRI是由放射師進行。(圖/中華民國醫事放射師公會全國聯合會提供)

另一方面,陳瑩也發現,臺灣醫事放射師執業人數僅7千餘人,遠低於領有醫事放射師執照的1萬2千多人,顯示約四成未執業,且5年會有三成的人轉職,更有部分人才外流到薪資較高的新加坡及香港。她指出,醫事放射師負責第一線工作的執行,工作繁重不亞於其他醫事人員,薪資待遇及津貼卻相對偏低,甚至連醫事人員憑證IC卡都未啓用,職場環境堪憂。

她表示,放射師目前只能在醫院工作,職場選擇受限。《醫事放射師法》第12條已允許醫事放射師在自費情況下執行相關業務,卻卡在「特定醫療技術檢查檢驗醫療儀器施行或使用管理辦法」附表二,僅限醫院設置CT、MRI,若開放診所或健檢中心購買使用,便能提供更多元的工作選擇,且每臺機器配備兩名放射師,以提高工作效率、改善工作量,進而留住人才。

陳瑩呼籲政府重視放射師的待遇和工作環境,改善醫療體系的資源配置,也期盼藉此提升癌症篩檢率。健檢中心的開放將是第一步,未來將視推動情況,再進一步檢討是否放寬診所設置CT和MRI的限制,希望從預防醫學開始,有效提升國人的健康水準,建構出一個更好的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