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文物修復鬧人才荒 文資局推「匠作築薪」展盼新血加入

文化文資局推出「匠作築薪.2020文化資產保存技術展」,盼年輕人加入文資修復行列。(圖/記者瓊華攝)

記者遊瓊華/臺中報導

傳統歷史文物、資產修復技術隨着老師傅凋零,部分恐失傳,爲讓民衆更深刻了解及體會文化資產保存技術之內涵,同時吸引更多新血投入文化資產修復產業文化部文化資產園區24日起推出「匠作築薪.2020文化資產保存技術展」,現場還有大型漢式建築棟架,以棟架來解譯臺灣大木作勾鬪疊的榫接技術,展現傳統建築營造的力與美。

爲傳承文化資產保存技術及傳統技術人才培育,文資局從去年5月成立「文資傳匠工坊」,迄今已開設13班次,培育超過338名學員

▲現場還有大型漢式建築棟架。(圖/記者遊瓊華攝)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長施國隆表示,目前我國建築物類文化資產的登錄與指定數量已超過2500多處,其中高達6成以上屬木構造建築,然而有能力修復古蹟、歷史建築之傳統匠司人才面臨嚴重斷層,其中尤以大木作的修復技術人才的需求最高。

施國隆也提到,這次展覽將透過構築與建造的方式,展現大木作司阜在大木作的構築與建造過程中,如何認識材料本質運用工具、遵循工序、掌握要訣,習得傳統大木作技術,發揮職人工匠精神,並進行文化資產的保存修復工作

▲文化部文資局推出「匠作築薪.2020文化資產保存技術展」,盼年輕人加入文資修復行列。(圖/記者遊瓊華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