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眼集/天下沒有廉價的國防 技術與口袋深度準備好了?

國軍向美國採購的M1A2戰車首批卅八輛昨天運抵臺北港。港區增設擋板,疑爲戰車下貨空間。記者葉信菉/攝影

經歷媒體多次猜測「槓龜」,M1A2千呼萬喚始出來。對於卅年未接收新戰車的陸軍而言,當然是一件大好事,未來部隊演訓或基地開放,M1A2都必將成爲外界矚目焦點。然而,軍方享受媒體褒詞「地表最強」,面臨的挑戰也比從前更大。

銳捷專案耗資新臺幣四○五億元,但這可不是M1A2來臺的所有開銷。當初美方報價比我方預算多了近一半,許多裝備仍須後續逐步補齊。新舊戰車的尺寸、規格不同,包括掩體等許多設施也須重造,不但得另花錢,許多也尚未完工。

M1A2比起現役CM11與M60A3,各方面性能都是跳躍式提升,但進步並非不需代價:M1的燃氣渦輪引擎,馬力是現役戰車兩倍,造就遠勝前輩的機動性,然而,陸軍以往從未修護燃氣渦輪引擎,其耗油率又高於傳統內燃機,加上比過去更精密的射控系統,我方在技術與口袋深度上,是否已作好準備?

更重要的是,包括陸軍與海軍陸戰隊,國軍現役戰車數量超過七百輛,六百多輛性能落伍仍須解決。軍方從未說明,是要全面以M1A2取代,或對現役CM11與M60A3進行改良?

近年媒體披露,軍方尋求替現役戰車更換新引擎等改良。然而M60或M48(CM11)廣泛被多國使用,市場早有多種性能提升方案。相較之下我方卻顯閉門造車,不僅晚了廿年才動作,甚至是採購同款舊式引擎,除了改善裝備妥善率,性能全無長進。老舊裝備與時代脫節問題不僅發生在戰車,砲兵方面甚至更嚴重。

如此「沒出息」的背後因素,是長期投資不足。地面部隊裝備更新與後勤供應,順位總被海空軍超車。長期將就度日的結果,是造就科層體系內的因循習氣,甚至導致社會大衆對軍方印象低落。「天下沒有廉價國防」,全民都要面對心痛肉痛的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