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眼集/雞蛋全放一籃子 只能看美國臉色
由美國發起的「印太經濟架構」(IPEF)去年展開談判,首輪名單卻未見臺灣。路透
臺美之間近年來被認爲是斷交後關係最佳,不過由美國發起的「印太經濟架構」(IPEF)去年展開談判,首輪名單卻未見臺灣,如今在野黨拿出文件指出,連蔡政府自己都知道吃了大悶虧,明明當了好幾回乖學生,既開放萊豬,又解禁日本福島核食,卻還是被排除在美國區域經濟整合之外。
現在到了輿論風頭,民進黨國際部主任趙怡翔反出來批評說,IPEF未來充滿不確定性,外交部也跳出來澄清,指臺美之間談了廿一世紀貿易倡議之後,加上既有的臺美經貿運作機制,已涵蓋了IPEF的範疇,一副臺灣加不加入都沒差,甚至有意塑造成臺灣去年沒被納入,實是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然而,若上述辯護屬實,行政院長陳建仁何必說臺灣還在積極嘗試中?前駐美代表蕭美琴又何必說,還要再努力?可見這都是強詞奪理,試圖要掩蓋臺灣未被邀請加入IPEF困窘,尤其蔡政府不斷宣傳臺灣在國際供應鏈中有重要性,卻無法參與IPEF,更顯難爲情。
陳建仁昨澄清說,IPEF架構還在形成中,暗示臺灣仍有機會,不過從美國商業部資料來看,十四個成員國已針對IPEF四大支柱中,接近完成談判包括供應鏈、潔淨能源,以及反貪腐等三支柱;現階段唯一尚未達成共識的,就是在貿易支柱之下的數位經濟等部分。亦即,儘管仍有變數,IPEF實質上已完成絕大部分的談判,臺灣在此階段還想加入,難上加難。
IPEF雖是美國主導,但並非每個加入的國家都願意選邊站;當臺灣選擇與中國大陸交惡,只能依附在由美方主導的區域經濟整合,其他國家縱然認可臺灣經濟地位,但也明白接納臺灣的敏感性,不願見美中競爭升溫成美中對抗。
美國雖是老大哥,也不能硬逼他國就範。在如此框架之下,臺灣只能與美國進行雙邊經貿整合,而錯過區域經濟整合的機會。臺灣把雞蛋全放在一個籃子,經貿就只能困在美國的保護傘之下,全聽美國大哥的指揮,這是臺灣現在的困境。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