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農津貼調高?財政學者建議排富、逐年調、中央出錢

消費者物價指數波動老農津貼預計調升,藍綠競相加碼預算。圖/本報系資料照片

行政院今年才加碼老農津貼至8110元,新國會朝野立委又提出多個修法版本,最高上調到1萬2000元。財政學者黃耀輝提三點建議,一、要有排富條款。二、應由中央來照顧。三、改逐年依物價水準評估調整。

臺北商業技術學院財政稅務系教授黃耀輝黃耀輝指出,老農津貼8110元離貧窮線不遠,適度調整是可行的,政策上支持照顧弱勢,但老農有假農民,像是有些「老農」已移民國外,有些甚至要農民身分,最後變更土地變建地,這些不是弱勢,因此要有排富條款,有條件支持。

黃耀輝進一步提到,老重津貼應因地制宜,如南投、雲林等農業縣在民國79年田賦停徵後,財政狀況差沒辦法照顧,但農人有食安等公益性、外部性,調整到1萬元不算多,加上中央政府稅收高,應由中央來照顧,而如臺北市的老農經濟能力相對好,因此可參考個地方情況來訂定。

另外,依「老年農民福利津貼暫行條例」規定,老農津貼發放金額每4年應依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成長率調整。黃耀輝建議,應逐年以依前一年度物價水準評估調高,才能實質照顧老農。

政大財政學系教授陳國樑認爲,老農津貼應回到正常保險機制,納到國民年金內。他認爲,老農津貼早已「破產」,本來就沒有「產」,農業部每年幾乎有一半預算補貼老農津貼,若再繼續下去,根本就是「補貼部」。

他強調,勞保都可能破產,且有些「老農」生活條件並不差,老農津貼太過矯情,不能像聖誕老人一樣,應迴歸「年金」,初期保費可完全補貼,或許10年後退場,改交保險費。並指出,國家保險本來就要風險分散,老農津貼不論是併入國民年金或擴大農保老年給付範圍,可減少津貼發放壓力,避免預算排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