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主義!紅薯畝產567570斤,水稻畝產130435斤,小麥畝產8586斤
這幾天,網上流傳着一些反映大躍進浮誇風時代的圖片內容,主要都是報紙截圖。這些內容,對於現在的人來說,簡直可以說是“歎爲觀止”。
比如下圖,某地一中師生種的小麥,標題爲“每畝要產四十五萬斤”,文中還說要“力爭畝產百萬斤”。吹這個牛的依據是:地面整成波浪形增大播種面積27%,底肥施七層1米厚,追肥7500擔,播種1650斤。這是浪漫主義想象。
再看下圖,瀏陽紅薯畝產五十六萬七千五百七十斤。還配合圖,兩個人擡着一個比人還大的紅薯。此前,湖南永興有畝產二十五萬斤的。
這個“新聞”上面,是關於鍊鋼的,某省每天平均產鋼量接近一萬噸。山東、河南、四川也達到八千噸和四千多噸。
再看下面這張圖,上面某省每天鋼鐵產量接近一萬噸,與貴州省相比,那簡直就是小巫見大巫。貴州一天產十九萬噸。
真是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
再看下圖,王明進創小麥畝產4353斤。
此前報道河南省遂平縣衛星農業社小麥平均畝產達到2105斤,後又報道該社放出的第二顆“衛星”畝產達3530斤。隨後,各地陸續放出了小麥畝產“衛星”。幾天後就報出湖北省谷城縣星光社王明進試驗田的小麥畝產4353斤。
但是這又被超越了:
水稻也是不斷有超越者:
這些數字,哪個都可以說是“驚天動地”,令今天的農業專家(包括袁隆平)汗顏,自嘆弗如。
那個時代,戰爭的陰影並沒有散去,時刻準備着戰鬥,而這種戰鬥的激情也體現在各行各業的生產中。看看這些關於生產的新聞報道,遣詞造句,都像打仗一樣。
“革命樂觀主義”“空前勝利”“報捷”“捷報”“元帥”“升帳”,這些詞彙讓人情緒高昂,激情豪邁。真不愧是“激情燃燒的歲月”,經歷者真難以忘懷。
但是,我很想知道,這種吹牛皮,現在的人當然是一看就知道的,那個時候呢?那個時候的人難道看不出是吹大牛嗎?真的都相信畝產幾十萬斤嗎?甚至畝產幾千斤也會相信嗎?
這些數字都是刊登在報紙上的,報社的人都是知識分子,他們也都信以爲真嗎?還是因爲嚴重脫離實踐?一個敢吹,一個敢登,這真是新聞界的奇葩。當然,我還是非常佩服敢吹的。
一股清流,一分試驗田,可惜真相害人。
歷史的車輪碾碎了所有的牛皮,飢餓成爲許多人揮之不去記憶。光陰似箭,射到今天,回首付之一笑,但今人與後人已難以體會彼時之苦與樂。
不過,浮誇之風也不完全一無是處,看看那個時候的一些繪畫就知道了,浮誇風給了那個時候的藝術創作巨大的靈感,出現了許多想象神奇的畫作。
在蘿蔔葉裡玩捉迷藏:
坐在紅薯上聊天:
在大白菜上看書:
一個蘿蔔千斤重:
冬瓜比人大:
飛機撞斷玉米稈:
劃花生殼過黃河:
巨豬馱小人:
水稻畝產五萬斤:
說那時候捱餓,看來真站不住腳。一個蘿蔔、一個紅薯、一個冬瓜、一棵白菜、一個花生米、一個玉米棒、一頭豬,夠一個人吃一年的了。一畝幾十萬斤,能養活多少人?遭受天災,存糧也夠吃很多年的。
喜劇的內核,是悲劇。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