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總統國慶演說 分析:兩岸關係定位走清晰化路線
中華民國113年國慶今天在總統府舉辦,賴清德總統(圖)發表國慶演說。聯合報系記者許正宏/攝影
總統賴清德發表任內第一次國慶演說。學者剖析,演說內容清晰化兩岸關係定位,包括互不隸屬、中華人民共和國無權代表臺灣等;另也以「1949年」做爲切割兩岸的節點。
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特聘教授王信賢10日對中央社剖析,這份國慶演說有「歷史翻過一頁」的感覺,從過往5月20日總統就職演說、黃埔軍校百年校慶到國慶晚會致詞等系統性觀察,可以發現「1949年」被定位爲兩岸切割節點。
他說明,如同國慶演說所提,中華民國於1949年後在臺澎金馬落地生根,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民主自由在臺灣成長茁壯,臺灣與威權中國擁有完全相左的政治制度、政治價值,「過去歷史那一頁(已經)翻過去了」。
王信賢認爲,這份國慶演說區隔出臺灣、中國的不同還有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不同,也凸顯了賴政府在中華民國論述主導權上的努力;不過這份論述恐與國民黨所認知的中華民國或中國「一中原則」有所落差。
王信賢提到,賴政府使兩岸關係論述清晰化,打破了模糊空間,不同於蔡政府仍會維繫兩岸在歷史、文化上的聯繫;兩岸關係論述清晰化,美國恐不樂見,因爲美國對於臺海議題一貫地維持模糊政策,失去模糊空間,美國將需要更加吃力地作出論述。
「整體國慶演說調性偏軟、偏溫和一點」,王信賢觀察,這份國慶演說較5月20日總統就職演說有放得軟一些,不過北京早有定調,對臺立場不會由於一份演說有所改變;評估北京迴應不會有太大動作,在美國大選、美國新任總統就職前,美國、中國都不希望局勢失控。
成功大學政治學系教授王宏仁10日對中央社表示,國慶演說涉及兩岸部分不是走模糊策略,走的是清晰化定位方向,透過歷史事實、脈絡等陳述,表述中華民國創立後到目前的臺灣,推出「中華民國已經在臺澎金馬落地生根,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
王宏仁提到,演說多次提及中華民國,這可視作對於在野黨質疑的迴應,清楚表態「沒有否認中華民國」,同時凸顯臺灣現有地位,中華民國曾在國際社會被驅逐,外界從臺灣開始認識「臺灣」,臺灣人民在科技、表演、運動等領域有傑出表現,這是臺灣人民一起打拚出來的。
王宏仁認爲,賴政府在兩岸關係定位上愈趨清晰,原因在於「我們不能再退了」;中共持續操作認知戰、宣傳戰,對外扭曲、宣稱、主張「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甚至用激進手段脅迫其他國家接受「一中原則」,對於賴政府來說,勢必得在國慶典禮正式場合上拋出正確解讀,防堵國際社會的誤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