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清德兩岸第一課 提前開考

(圖/本報系資料照)

新春伊始,海峽上空的積雲仍然蔽日。在ECFA早收清單遭部分凍結、諾魯斷交、大陸調整M503航線,和民進黨政府突然叫停國內旅行社恢復赴大陸出團的規畫後,金門北碇海域又發生2名大陸漁民不幸溺亡案件,更使選舉前後本已僵冷的兩岸關係出現動態性的強摩擦。

如今,大陸方面明言否認臺灣軍方在民國81年依臺灣自身法律劃設公佈的金門地區禁止、限制水域效力,並啓動高調的金廈水域「警巡」作業。未來,兩岸海巡海警在海域前沿執法範疇重疊,甚至偶生對峙、短兵相接的場景頻率,恐都將陡然升高。這恐怕是兩岸關係未出現結構性改善前,中短期內很能再「回得去」的海峽現況挪動。

面對這種情境,人們不禁要追問,若兩岸無法重啓對話,任由僵冷對抗局面繼續走下去,臺灣還有幾項可用來反制的政策工具?以兩岸資源規模對比而論,類似叫停旅行業者出團大陸的報復性作爲,其內傷臺灣之重,未必輕於對大陸之損。而金廈、馬祖等前線海域緊張態勢升高,對當地漁民和疫情後好不容易復甦的旅遊業,更是不可承受之重。

在蔡、賴政權過渡交接之際,外界很難探清民進黨內的新舊兩班人馬,對選後一系列兩岸衝擊的處理,各自有哪些政策話語權和實質影響力。然而,做爲民意基礎只有40%的新總統,再加上未能掌握立法院,賴清德在兩岸關係上已提前開考的第一課,不應是出氣甚或尋求報復,而應是控管和降溫。

按照臺灣慣習,在520前,候任的準總統多有一段學習之旅。賴清德若能善用機會,則可兼聽社會此次不願支持他的多數人羣,都在關心什麼、擔憂什麼。

這些請益活動,即使並非場場都是針對兩岸政策而發,但若賴清德願拜見某些在兩岸互動領域舉足輕重、深富與大陸互動經驗,或在兩岸社會皆具公信力的人士,聆聽指教,並藉機就一己的主張進行詮釋或澄清,未必不能爲和對岸勉強保留些許緩衝空間的互信儲值。

固然,要讓篤信臺灣正站在全球「反威權前線」的賴清德,改口擁抱兩岸一家親、承認九二共識,可說幾無可能。但即使賴政府和對岸「不親」,他能不能容許珍視社會的某些領域,仍可與大陸社會維繫善意和務實的紐帶?在兩岸高層的政治對立短期仍難冰消的現實下,至少要確保各領域的實務往來仍川流不息,以裨益突發事件的解決。

賴清德須記得,維持臺海和平穩定,是自己對選民和國際社會的承諾。政壇作風夙來自負的賴清德,此時欠缺的,不是急着展現不憚於對抗的意志,而是展現能悅納、傾聽、吸收各方經驗的延展力和學習力。

(作者爲資深媒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