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論|風狂雨驟掀不翻大海
中國“產能過剩”,中國經濟“見頂”、“過峰”、“崩潰”……長久以來,總有些人抓着中國經濟的個別指標說事,這樣的聲音此起彼伏,好像一直沒停過。
事實是,從2013年至2023年,中國經濟實現年均6.1%中高速增長,增速居世界主要經濟體前列。2024年前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達949746億元,同比增長4.8%,國民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
十多年過去了,中國經濟沒有“衰”,反而是“唱衰”的論調屢屢先衰。有人坐不住了。美國著名對衝基金經理大衛·泰珀公開呼籲現在是時候買入“一切的中國資產”。的確如此,9月以來,圍繞穩增長、擴內需、化風險,中國政府陸續推出一攬子增量政策舉措,打出提振信心、促進經濟持續回升向好的“組合拳”。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最新全球經濟前景預測,中國將成爲未來五年全球經濟增長的最大貢獻者,對全球經濟貢獻率將達到21.7%,超過所有G7國家的總和。
中國經濟信心和底氣從哪兒來?
先看“量”:中國擁有世界上數量最多的大城市和城市人口;中等收入羣體總量超過5億人;長期位居世界第一製造業大國;連續多年穩居世界第二大商品消費市場;唯一具備所有17種稀土產能的生產國;500餘種主要工業產品中有220多種產量居世界第一;發電量佔世界發電總量的三分之一;高鐵營業里程超過世界上其他國家高鐵營業里程的總和……
再看“質”:每年STEM(科學、技術、工程、數學專業)畢業生的數量超500萬,領先全球;《紐約時報》說,在人工智能尖端人才培養上,中國已經成爲世界第一;全球百強科技創新集羣數量世界第一;《專利合作條約》國際專利申請量連續5年位居世界第一;高水平國際期刊論文數量及被引用次數均居世界第一……
中國經濟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個小池塘。大海有風平浪靜之時,也有風狂雨驟之時。沒有風狂雨驟,那就不是大海了。狂風驟雨可以掀翻小池塘,但不能掀翻大海。任爾東西南北風,我自巋然不動。韌性強、潛力大、後勁足,中國經濟這片汪洋大海始終在那兒。
面對“大海”,資本流向有其自身規律。
企業“用腳投票”纔是真相。今年,美國蘋果公司在河套深圳園區設立應用研究實驗室建成運營,組建起超過1000人的中外高端人才研發團隊,成爲美國本土外覆蓋範圍最廣的實驗室。
特斯拉投資14.5萬億元建造的上海儲能超級工廠,2025年第一季度正式投產,顯著提升特斯拉在全球儲能市場的競爭力。
就在美國政府10月份宣佈限制美國企業和美國人在半導體、AI和量子領域向中國投資的新規的當天,美國芯片巨頭英特爾宣佈,將擴容位於成都高新區的封裝測試基地,增加3億美元的註冊資本,提高本土供應鏈效率,加大對中國客戶支持力度。
眼明心亮的不只是美國企業家,儘管歐盟一些領導人呼籲要對中國“去風險”,歐盟企業今年第二季度對華綠地投資飆升至創紀錄的36億歐元。
世界大型企業聯合會中國中心負責人阿爾弗雷多·蒙圖法爾-埃魯說:“超過70%的外資企業告訴我們,他們正在中國增加投資。”
中國市場的吸引力讓人無法割捨。11月5日至10日,第七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在上海舉辦,展示面積超過42萬平方米,297家世界500強和行業龍頭企業、來自多國近800個採購團體參展與會,數量創歷屆新高。
企業家們現在擔心的,不是“中國二次衝擊”,而是“錯過中國機遇”,所以堅定選擇“去中國”。而不是“去中國化”。
近期,美國知名財經期刊《巴倫週刊》刊文《有關“中國衰落”的敘事,大錯特錯》談到,“對於那些關心實質內容而不是隻看新聞標題的投資者而言,中國的經濟軌跡會提供令人興奮的機會。而對於不受制於(西方)流行敘事的人來說,中國經濟則會講述一個令人心馳神往的投資故事”。
“唱衰”中國經濟的論調從未停歇,然而,中國向前發展的堅定步伐始終無法阻擋。中國正以高質量發展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必將爲世界發展帶來新的更大機遇。
唱衰別人,並不能使自己變得更好,反而可能會錯失了機遇。攜起手來才能共同克服困難和挑戰,才能爲全球發展帶來新的光明前程,讓開放的春風溫暖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