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評丨李小龍模仿者被向佐扇巴掌,討說法是小題大做嗎?

10月28日,“李小龍模仿者遭向佐扇巴掌”登上熱搜第一。相關視頻顯示,在出席一場商業活動時,向佐在現場對一名李小龍模仿者進行了拍打,這一幕在網上傳播開來。

事發後,這名模仿者表示已經報警,並希望通過法律途徑獲得公正的說法。他說,自己並沒有做好準備就被打了,感到十分意外和不滿。其好友視頻中顯示,已向當地派出所報警,警方稱屬民事糾紛。對此,向佐發文迴應,稱是活動方找他去合作,因爲不想現場效果不好,還花更多時間與大家分享如何模仿李小龍,大家走的時候還有說有笑。這是自己的善意,不要把自己的善意造成一個惡意的新聞。

此事一出,網絡意見各站一方。在支持向佐的網友看來,這一巴掌不過是爲了娛樂效果,造勢玩梗而已。被打的模仿者,捱了一巴掌就上綱上線,一點小事就報警,純屬小題大做,“表面上是要說法,實際上還不是想蹭熱度?”

還有一些網友表示,這一巴掌的滋味,誰挨誰知道。大庭廣衆,衆目睽睽,成年人的自尊自重豈可輕易踐踏?即便爲了玩梗、搞氣氛,前提也應該是雙方事先溝通,達成合意。想要玩一言不合就打臉的梗,要打也請打你自己的臉。

這種觀點不無道理。其實看向佐的長文迴應,通讀全篇,歉意並不明顯。

實際上,文明社會之所以成立,前提正是公衆遵守同樣的道德底線和行爲守則。玩梗須有度,別拿任性當個性。向佐在文中提到,要模仿就要模仿到一個非常好的效果,打臉李小龍模仿者,“是大家在討論希望模仿我,最近大家都模仿我自己打自己臉的一個梗”。此舉看似以造梗爲名製造效果,但毫無徵兆打臉別人,這一巴掌總歸有點不講武德。

當下,我們處於網絡“後真相時代”。別說有圖有真相了,就算是實時直播的視頻都有可能被虛構篡改。從某種程度上說,網絡空間之所以泥沙俱下,正是因爲一些不按常理的舉動,反倒被視爲另類個性。

當然,這也不是要錙銖必較,搬出道德顯微鏡審視公衆人物的一舉一動,而是善意的提醒。公衆人物的造梗,必須把握應有的分寸和邊界感——可以自嘲,但不要利用話語權優勢對他人尖酸刻薄,別用他者的出糗當佐料。

實際上,此前向佐因電影中摸鼻樑、突然自扇巴掌的表演,也被羣嘲過,更是掀起一輪模仿秀。彼時,他沒有選擇迴避或惱羞成怒,反而用直面質疑的方式,幽默大方迴應,就博得了不少好感。

對公衆人物來說,是羣嘲塌房還是口碑逆襲,有時也只在一念之間。想長久擁有鮮花和掌聲,前提是守住行爲的底線,給他人留面子,才能保住自己的裡子。

紅星新聞特約評論員林靜

編輯 趙瑜

紅星評論投稿郵箱:hxpl2020@qq.com